酬西蜀广济大师见寄

犹得吾师继颂声,百篇相爱寄南荆。

卷开锦水霞光烂,吟入峨嵋雪气清。

楚外已甘推绝唱,蜀中谁敢共悬衡。

应怜无可同无本,终向风骚作弟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还能延续我老师的颂歌声,百篇佳作饱含爱意寄往南荆。
展开诗卷如同锦江霞光灿烂,吟诵间仿佛进入峨眉山清冷的雪气。
在外楚地已甘心被誉为绝唱,蜀中又有谁敢与之并驾齐驱。
应当怜惜再无他人可比无本(指诗才卓越之人),最终在文坛风云中成为兄弟。

注释

犹得:还能。
吾师:我的老师。
继颂声:延续颂扬的声音。
百篇:很多作品。
相爱:充满爱意。
寄南荆:寄往南方的荆州一带。
卷开:打开卷轴。
锦水:比喻美丽的河流,这里指诗文之美。
霞光烂:霞光灿烂,形容诗文光彩夺目。
吟入:通过吟诵达到意境。
峨嵋:峨眉山,代指高洁清雅的境界。
雪气清:雪的气息清新,比喻诗文意境清新脱俗。
楚外:楚地之外,泛指他乡。
已甘:已经愿意。
推绝唱:被推崇为无人能及的佳作。
蜀中:四川地区,这里代指诗人的故乡或所在地。
谁敢:没有人敢。
共悬衡:与之相提并论,竞争高低。
应怜:应当怜惜。
无可:没有可以相比的人。
同无本:与诗才卓越的人一样。
终向:最终在。
风骚:指文学领域,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楚辞》中的《离骚》。
作弟兄:成为同行或伙伴。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名为《酬西蜀广济大师见寄》。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深厚感情和他对佛学的渴望。

"犹得吾师继颂声,百篇相爱寄南荆。"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其师承的尊敬之情,以及通过诗歌传递的情谊。"吾师" 指的是诗人的精神导师或者是佛学上的师长,而"百篇相爱寄南荆" 则展示了一种深厚的友情,通过诗歌来表达这种情感。

"卷开锦水霞光烂,吟入峨嵋雪气清。"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象,"锦水" 象征着富饶和繁华,而"峨嵋" 则是著名的山脉,常与道教联系在一起。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述,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楚外已甘推绝唱,蜀中谁敢共悬衡。"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已经远离尘嚣,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在状态。在这里,"楚外" 和"蜀中" 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地域,而"绝唱" 和"悬衡" 则象征着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

"应怜无可同无本,终向风骚作弟兄。"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一种对无法共鸣的孤独之感,以及将这种情感寄托于诗歌之中的决心。"风骚" 在这里是指那些能够理解和共鸣诗人情怀的人。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精神导师的情谊表达,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超脱和内心平静的心路历程。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酬庐山张处士

发枯身老任浮沉,懒泥秋风更役吟。

新事向人堪结舌,旧诗开卷但伤心。

苔床卧忆泉声绕,麻履行思树影深。

终谢柴桑与彭泽,醉游闲访入东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酬尚颜

取尽风骚妙,名高身倍闲。

久离王者阙,欲向祖师山。

幕府秋招去,溪邻日望还。

伊余岂酬敌,来往踏苔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酬尚颜上人

紫绶苍髭百岁侵,绿苔芳草绕阶深。

不妨好鸟喧高卧,切忌闲人聒正吟。

鲁鼎寂寥休辨口,劫灰销变莫宣心。

还怜我有冥搜癖,时把新诗过竹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酬洞庭陈秀才

何必要识面,见诗惊苦心。

此门从自古,难学至如今。

青草湖云阔,黄陵庙木深。

精搜当好景,得即动知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