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钗怨

贫女铜钗惜于玉,失却来寻一日哭。

嫁时女伴与作妆,头戴此钗如凤凰。

双杯行酒六亲喜,我家新妇宜拜堂。

镜中乍无失髻样,初起犹疑在床上。

高楼翠钿飘舞尘,明日从头一遍新。

形式: 古风

翻译

贫穷女子珍惜铜钗胜过玉饰,丢失后寻找一天哭泣不止。
出嫁时女伴帮她梳妆打扮,戴上这铜钗如同凤凰般美丽。
双方家人举杯庆祝六亲欢笑,我家新娘正适合行拜堂之礼。
镜中突然不见发髻的模样,初醒时还以为自己仍在床上。
高楼上翠绿的钿花随风飘落尘埃,明天一切将重新开始。

注释

贫女:贫穷的女子。
铜钗:铜制的发钗。
惜于玉:比玉还珍视。
失却:丢失。
嫁时:出嫁的时候。
女伴:女性朋友。
作妆:帮忙化妆打扮。
如凤凰:像凤凰一样华丽。
双杯行酒:双方敬酒。
六亲:泛指所有的亲属。
新妇:新娘。
拜堂:婚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表示正式结为夫妻。
镜中:在镜子中。
乍无:忽然没有。
失髻样:失去的发髻样式。
高楼:高大的楼阁。
翠钿:翠绿色的首饰。
舞尘:随风舞动落下的尘埃。
从头一遍新:重新开始新的一天或新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贫穷女子失去心爱铜钗后的哀怨之情。开篇便以“铜钗惜于玉,失却来寻一日哭”表达了她对失物的珍视与哀伤。接下来,“嫁时女伴与作妆,头戴此钗如凤凰”则展示了这枚铜钗在她婚嫁之际的重要性,它不仅是装饰,更是身份的象征,让她如同凤凰般光彩夺目。诗人通过“双杯行酒六亲喜,我家新妇宜拜堂”这一句,进一步描绘了女子在婚礼中的高兴与自豪。

然而,“镜中乍无失髻样,初起犹疑在床上”则透露出女子清晨醒来时对铜钗的寻觅和对往昔美好记忆的怀念。最后两句“高楼翠钿飘舞尘,明日从头一遍新”表达了即便环境改变(高楼),心中仍旧珍视这份记忆,并且决心在明日重新开始,对生活保持乐观。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铜钗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情感变化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收录诗词(513)

王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字:仲初
  • 籍贯:颍川(今河南许昌)
  • 生卒年:768年—835年

相关古诗词

田家

啾啾雀满树,霭霭东坡雨。

田家夜无食,水中摘禾黍。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田家行

男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

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

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回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形式: 古风

田家留客

人家少能留我屋,客有新浆马有粟。

远行僮仆应苦饥,新妇厨中炊欲熟。

不嫌田家破门户,蚕房新泥无风土。

行人但饮莫畏贫,明府上来何苦辛。

丁宁回语屋中妻,有客勿令儿夜啼。

双冢直西有县路,我教丁男送君去。

形式: 古风

白纻歌二首(其一)

天河漫漫北斗璨,宫中乌啼知夜半。

新缝白纻舞衣成,来迟邀得吴王迎。

低鬟转面掩双袖,玉钗浮动秋风生。

酒多夜长夜未晓,月明灯光两相照,后庭歌声更窈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