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留客

人家少能留我屋,客有新浆马有粟。

远行僮仆应苦饥,新妇厨中炊欲熟。

不嫌田家破门户,蚕房新泥无风土。

行人但饮莫畏贫,明府上来何苦辛。

丁宁回语屋中妻,有客勿令儿夜啼。

双冢直西有县路,我教丁男送君去。

形式: 古风

翻译

很少有人家愿意让我留宿,但客人有新酿的酒,马有粮食。
远行的仆人可能正挨饿,新婚的妻子在厨房做饭快好了。
我不嫌弃农家简陋的房屋,蚕房里新涂的泥地没有尘土飞扬。
行路人只管喝酒不必担心贫寒,上司的到来何必太过辛劳。
我叮嘱家中的妻子,有客人时别让孩子夜里哭闹。
从双坟直往西有一条通往县城的路,我会安排壮年男子送你离开。

注释

人家:别人家。
少能:很少能够。
留我屋:让我留下住宿。
客:指主人家。
新浆:新酿的酒。
马有粟:马有粮食吃。
远行僮仆:随行的仆人。
应苦饥:应该正感到饥饿。
新妇:新婚的妻子。
厨中:厨房里。
炊欲熟:饭快要煮好。
不嫌:不嫌弃。
田家:农家。
破门户:简陋的房屋。
蚕房:养蚕的房间。
新泥:新涂抹的泥。
无风土:没有扬起的尘土。
行人:行路人,这里指客人。
但饮:尽管喝。
莫畏贫:不必担心这里的贫寒。
明府:对官员的尊称,这里泛指来客。
上来:到来。
何苦辛:何必这么辛苦。
丁宁:同‘叮咛’,叮嘱。
回语:告诉。
屋中妻:家中的妻子。
有客:有客人在。
勿令:不要让。
儿夜啼:孩子夜里哭。
双冢:两个相邻的坟墓,可能作为地标。
直西:一直向西。
县路:通往县城的道路。
丁男:成年男子,这里指家中的壮年劳动力。
送君去:送你离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主人热情款待远来客人的场景。开篇“人家少能留我屋,客有新浆马有粟”两句表明主人虽然生活简朴,但仍然乐于留住过往的客人,并为他们准备了新鲜的饮食和马匹的饲料。这不仅展现了古代农家的人情味,也反映出主人对客人的尊重与款待之情。

“远行僮仆应苦饥,新妇厨中炊欲熟”则进一步描写了主人家中的忙碌场景。远来的客人和侍从可能因为长途跋涉而感到饥饿,而主人家的新嫁娘正在厨房里忙着烹饪食物,准备款待这些旅者。

“不嫌田家破门户,蚕房新泥无风土”这两句诗表达了主人对生活环境的满足和对客人到来的欢迎,即使自己的房屋简陋,甚至蚕房(养蚕的地方)也是用新的泥土修缮过的,但这些都没有成为嫌弃之处。

“行人但饮莫畏贫,明府上来何苦辛”则是在劝诫旅者不要因为主人家境贫寒而有所顾忌,而是要勇于走进这温暖的家庭。同时也在反问,为何一定要到远处的官府去受苦呢?

“丁宁回语屋中妻,有客勿令儿夜啼”则是主人对家中的妻子发出的嘱咐,告诉她如果有客人来,不要让孩子们晚上哭闹,以免打扰到宾客。

最后,“双冢直西有县路,我教丁男送君去”则表明主人对客人的送别之情。这里的“双冢”可能是指两座坟墓,主人指引了一条通往县城的道路,并嘱咐家中的丁男(可能是仆人或子弟)送行这位远去的客人。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细腻描写和主人款待客人的情景,展现了中国古代农民的淳朴与善良,以及他们对宾客的尊重之情。

收录诗词(513)

王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字:仲初
  • 籍贯:颍川(今河南许昌)
  • 生卒年:768年—835年

相关古诗词

白纻歌二首(其一)

天河漫漫北斗璨,宫中乌啼知夜半。

新缝白纻舞衣成,来迟邀得吴王迎。

低鬟转面掩双袖,玉钗浮动秋风生。

酒多夜长夜未晓,月明灯光两相照,后庭歌声更窈窕。

形式: 古风

白纻歌二首(其二)

馆娃宫中春日暮,荔枝木瓜花满树。

城头乌栖休击鼓,青蛾弹瑟白纻舞。

夜天曈曈不见星,宫中火照西江明。

美人醉起无次第,堕钗遗佩满中庭。

此时但愿可君意,回昼为宵亦不寐,年年奉君君莫弃。

形式: 古风

杂曲歌辞.辽东行

辽东万里辽水曲,古戍无城复无屋。

黄云盖地雪作山,不惜黄金买衣服。

战回各自收弓箭,正西回面家乡远。

年年郡县送征人,将与辽东作丘坂。

宁为草木乡中生,有身不向辽东行。

形式: 乐府曲辞

伤韦令孔雀词

可怜孔雀初得时,美人为尔别开池。

池边凤凰作伴侣,羌声鹦鹉无言语。

雕笼玉架嫌不栖,夜夜思归向南舞。

如今憔悴人见恶,万里更求新孔雀。

热眠雨水饥拾虫,翠尾盘泥金彩落。

多时人养不解飞,海山风黑何处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