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寺居

迟客疏林下,斜溪小艇通。

野桥连寺月,高竹半楼风。

水静鱼吹浪,枝闲鸟下空。

数峰相向绿,日夕郡城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林小径图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越中寺居时的心境和情感。

"迟客疏林下,斜溪小艇通。" 这两句表明诗人在树木稀疏的山林之下悠然行走,顺着倾斜的小溪乘坐小船前进,给人一种闲适自得的感觉。

"野桥连寺月,高竹半楼风。" 野桥与寺院相连,映照在清澈的月光之中,营造出一派宁静肃穆的氛围。而高耸的竹林和半掩的楼阁,则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给予的心灵慰藉。

"水静鱼吹浪,枝闲鸟下空。" 水面平静,偶尔有鱼儿跳跃,激起细微的波纹;树枝悠闲,鸟儿在空中自由飞翔,这些生动的景象充分体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生命力。

"数峰相向绿,日夕郡城东。" 数座山峰彼此相对,满眼都是郁郁葱葱的绿色;太阳西下,映照在远处的郡城之上,这不仅是对景色的描绘,也是一种对于归属感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林、溪水、小艇等自然元素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热爱,以及他在大自然中获得的心灵平静与满足。

收录诗词(265)

赵嘏(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 字:承佑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 生卒年:约806年——约853年

相关古诗词

越中寺居寄上主人

野寺初容访静来,晚晴江上见楼台。

中林有路到花尽,一日无人看竹回。

自晒诗书经雨后,别留门户为僧开。

苦心若是酬恩事,不敢吟春忆酒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献淮南李仆射

早年曾谒富民侯,今日难甘失鹄羞。

新诺似山无力负,旧恩如水满身流。

马嘶红叶萧萧晚,日照长江滟滟秋。

功德万重知不惜,一言抛得百生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献淮南李相公

傅岩高静见台星,庙略当时讨不庭。

万里有云归碧落,百川无浪到沧溟。

军中老将传兵术,江上诸侯受政经。

闻道国人思再入,镕金新铸鹤仪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题昭应王明府溪亭

靖节何须彭泽逢,菊洲松岛水悠溶。

行人自折门前柳,高鸟不离溪畔峰。

晓渭度檐帆的的,晚原含雨树重重。

轩车过尽无公事,枕上一声长乐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