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早年曾谒富民侯,今日难甘失鹄羞。
新诺似山无力负,旧恩如水满身流。
马嘶红叶萧萧晚,日照长江滟滟秋。
功德万重知不惜,一言抛得百生愁。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赵嘏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往昔友好之情难以割舍的情怀。开篇两句“早年曾谒富民侯,今日难甘失鹄羞”表达了诗人在早年时曾受到某位权贵的恩遇,但现在却不得不承受失去这种恩遇后的羞愧和无奈。
接下来的“新诺似山无力负,旧恩如水满身流”则形象地描绘出新的承诺像高不可攀之山,而过去的恩情就像是汪洋大海,无论如何也无法挽回。这种比喻强烈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无力感。
“马嘶红叶萧萧晚,日照长江滟滟秋”这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递出一种凄清孤寂之感。马儿在黄昏时分的嘶鸣声中,伴随着萧萧作响的红叶,以及夕阳下的长江波光,共同构成了一幅秋意浓郁的画面,深化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悲凉。
最后两句“功德万重知不惜,一言抛得百生愁”则表达了诗人的豁达胸怀。他明白自己曾经获得过许多恩惠,也愿意将这些恩惠毫无保留地回馈于世,而一句话语能解开所有的忧愁,这种态度体现出诗人超脱尘俗、心怀宽广的一面。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当前孤寂无奈情境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不详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傅岩高静见台星,庙略当时讨不庭。
万里有云归碧落,百川无浪到沧溟。
军中老将传兵术,江上诸侯受政经。
闻道国人思再入,镕金新铸鹤仪形。
靖节何须彭泽逢,菊洲松岛水悠溶。
行人自折门前柳,高鸟不离溪畔峰。
晓渭度檐帆的的,晚原含雨树重重。
轩车过尽无公事,枕上一声长乐钟。
暮尘飘尽客愁长,来扣禅关月满廊。
宋玉逢秋空雪涕,净名无地可容床。
高云覆槛千岩树,疏磬含风一夜霜。
回首故园红叶外,只将多病告医王。
故园溪上雪中别,野馆门前云外逢。
白发渐多何事苦,清阴长在好相容。
迎风几拂朝天骑,带月犹含度岭钟。
更忆葛洪丹井畔,数株临水欲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