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江南藩郡古宣城,碧落神仙拥使旌。
津吏戒船东下稳,悬僚负弩昼归荣。
江山谢守高吟地,风月朱公故里情。
曾预汉庭三独坐,府中谁敢伴飞觥。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晏殊所作的《送凌侍郎归乡》。诗人以宣城为背景,描绘了凌侍郎归乡的荣耀场景。首句“江南藩郡古宣城”点明了地点,暗示着宣城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底蕴。接着,“碧落神仙拥使旌”形象地写出凌侍郎出行时的威仪,仿佛神仙下凡。
“津吏戒船东下稳”描绘了渡口官员谨慎安排船只的情景,显示出对凌侍郎安全的重视。“悬僚负弩昼归荣”则写凌侍郎白天归来时的荣耀,挂箭负弩,显现出他的地位和尊荣。
“江山谢守高吟地,风月朱公故里情”两句,将宣城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相结合,赞美此地是谢灵运这样的文人墨客吟咏之地,同时又带有朱公(朱熹)的故乡情怀,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最后,“曾预汉庭三独坐,府中谁敢伴飞觥”表达了对凌侍郎在朝廷中的显赫经历以及他在府中的威望,暗示无人能与他共饮的豪迈气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既描绘了凌侍郎归乡的荣耀,也展现了宣城的风土人情,以及凌侍郎的才情和地位,是一首富有情感和历史韵味的送别佳作。
不详
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风烟古上饶,属邑寄山椒。
仇览同栖棘,陶潜共折腰。
安舆方就养,黄绶岂辞遥。
善绩青箱业,兴廉有汉条。
凤阙承丹诏,麟符得旧乡。
雨中吴岫碧,林罅楚梅黄。
使节江湖外,城楼翼轸旁。
吾知召南树,从此接维桑。
海峤黄金刹,安禅不记秋。
来膺臣宰召,归泛越人舟。
达性融三界,随缘极四流。
还持双股锡,拂藓坐岩幽。
把菊醒陶酒,扬鞭入汉闱。
聚蚊秋未息,独鸟暮先归。
世有凉暄隔,人无今昨非。
悠然倒冠佩,频梦北山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