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滩声依旧水溶溶,岸影参差对梵宫。
楚树七回凋旧叶,江人两至宿秋风。
蟾蜍竹老摇疏白,菡萏池乾落碎红。
多病支郎念行止,晚年生计转如蓬。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水边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晚年生活的感慨。首句“滩声依旧水溶溶”以流水的声音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时间静止、空间连绵的氛围。
接着,“岸影参差对梵宫”通过岸边树木投射在水中的参差不齐的影子,与对面的梵宫(佛教寺庙)相呼应,展现了诗人眼中的一片静谧与神圣。
第三句“楚树七回凋旧叶”描绘出季节更迭、生命循环的景象,而“江人两至宿秋风”则表达了时间流逝和个人经历的反复,诗人作为江边行者,两次途径此地,感受到秋风的萧瑟。
第四句“蟾蜍竹老摇疏白,菡萏池乾落碎红”通过对蟾蜍(一种水生动物)在古老竹丛中摇曳,以及菡萏(莲藕的一种)在干涸的池塘边落下散碎的红色花瓣,诗人捕捉了生命力与衰败共存的画面。
最后,“多病支郎念行止,晚年生计转如蓬”则流露出诗人的身心状态和对未来规划的思考。诗人因疾病频发而不得不停下脚步,对于晚年生活的安排充满了无奈和困惑,如同蓬草般飘摇不定。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景物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心境。
不详
[唐](约公元八九六年前后在世)俗姓、里居、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居屏风岩。与沈彬为诗友。所作诗,今存十二首。(见《全唐诗》)
石房开竹扉,茗外独支颐。
万木还无叶,百年能几时。
隔云闻狖过,截雨见虹垂。
因忆岳南客,晏眠吟好诗。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荔枝江上立,望北几思量。
隔海无书劄,前年在汉阳。
瘴村人起早,铜柱象揩光。
居此成何事,寻君过碧湘。
谏频甘得罪,一骑入南深。
若顺吾皇意,即无臣子心。
织花蛮市布,捣月象州砧。
蒙雪知何日,凭楼望北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