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迁客

谏频甘得罪,一骑入南深。

若顺吾皇意,即无臣子心。

织花蛮市布,捣月象州砧。

蒙雪知何日,凭楼望北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频繁进谏甘愿获罪,孤身骑马深入南国。
倘若顺从皇帝意愿,便失臣子的本心。
织有花纹的布来自蛮市,象州的砧声伴着月色捣衣。
不知哪天能如蒙大雪般得昭雪,只能靠在楼上向北吟诗远望。

注释

谏频:频繁进谏。
甘得罪:甘愿获罪。
一骑:孤身骑马。
南深:南方深处,此指远离朝廷的地方。
若顺:如果顺从。
吾皇意:皇帝的心意。
即无:就没有。
臣子心:作为臣子的忠心。
织花:织有花纹。
蛮市布:来自边远地区的布料。
捣月:在月光下捣衣。
象州砧:象州,地名;砧,捣衣石。
蒙雪:比喻冤屈得到洗清,如同大雪覆盖后被清除。
知何日:不知道何时。
凭楼:依靠在楼台上。
望北吟:面向北方吟诗,表达思乡或忧国之情。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栖蟾的《送迁客》,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被贬官者深切的同情和对朝政不公的无奈。

"谏频甘得罪,一骑入南深。若顺吾皇意,即无臣子心。"

这里写出了被贬官者的悲凉境遇,"谏频"指直言不讳地批评,"甘得罪"表明即使因此获罪,也是出于忠诚的心愿;"一骑入南深"形象地描绘了贬官者孤独的身影和南行的艰辛路程。后两句则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如果顺从君意,就失去了做臣子的本心。

"织花蛮市布,捣月象州砧。"

这两句借物抒情,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贬官者在异乡的凄凉生活。"织花蛮市布"中的"蛮"是一种蛾类昆虫,用以形容远方之地;"捣月象州砧"中"象州"指古代的象郡,即今天的广西,"砧"则是捣衣石,比喻诗人在异乡的辛劳。

"蒙雪知何日,凭楼望北吟。"

最后两句写出诗人对贬官者的思念和等待,以及自己心中的不舍和无奈。"蒙雪知何日"表达了时间的漫长和归期的渺茫;"凭楼望北吟"则是诗人站在高处,远眺北方,心中充满对贬官者深切的思念和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抒发了对被贬官者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朝政不公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忠诚与哀愁。

收录诗词(12)

栖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约公元八九六年前后在世)俗姓、里居、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居屏风岩。与沈彬为诗友。所作诗,今存十二首。(见《全唐诗》)

相关古诗词

除夜

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

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

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

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读齐己上人集

诗为儒者禅,此格的惟仙。

古雅如周颂,清和甚舜弦。

冰生听瀑句,香发早梅篇。

想得吟成夜,文星照楚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宿巴江

江声五十里,泻碧急于弦。

不觉日又夜,争教人少年。

一汀巫峡月,两岸子规天。

山影似相伴,浓遮到晓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寄问政山聂威仪

先生卧碧岑,诸祖是知音。

得道无一法,孤云同寸心。

岚光薰鹤诏,茶味敌人参。

苦向壶中去,他年许我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