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十六首(其十一)

来自田间,代老妇、燔柴于爨。

消受煞,残杯冷炙,馀薪烬炭。

夺得瓜壶鱼錀底,受来鞭棰风帘畔。

比杜陵、诗老灌园人,獠奴段。

鸡鹜食,低眉看、井臼利,偷闲算。

还细问,官人门第,居何里闬。

媚灶深知求福理,戛羹定少封侯愿。

盼归田、乞肉遗山妻,哗然散。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鉴赏

这首《满江红》是清代诗人蒋士铨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老妇在艰难生活中的坚韧与智慧。诗中以“来自田间”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辛劳与挑战的农村生活场景。老妇为家庭生计,不辞辛苦,甚至不惜在家中进行祭祀活动,以求得神灵的庇佑和赐福,这体现了她对生活的深切渴望与对未来的美好祈愿。

“消受煞,残杯冷炙,馀薪烬炭”,生动地展现了老妇在艰苦条件下仍能保持乐观态度,从微不足道的生活琐事中寻找满足感。她不仅满足于日常的温饱,更懂得利用有限资源,如“夺得瓜壶鱼錀底,受来鞭棰风帘畔”,巧妙地利用生活中的小物件,既节省了资源又增添了生活的情趣。

诗中还提到了老妇对家庭成员的关爱,“还细问,官人门第,居何里闬。媚灶深知求福理,戛羹定少封侯愿。盼归田、乞肉遗山妻,哗然散。”她关心家人的生活状况,希望他们能够过上更好的日子,即使是在简陋的生活中,也保持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家人的深厚情感。

整首诗通过老妇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展现了他们在困境中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家庭、对未来的深深眷恋和期待。蒋士铨以细腻的笔触,深情地描绘了这一形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敬意。

收录诗词(257)

蒋士铨(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苕生,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 字:心馀
  • 号:藏园
  • 籍贯:铅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725—1784

相关古诗词

满江红十六首(其十二)

黄卷青灯,二十载、纸窗消受。

分给到,九枝银蜡,冰湖明透。

照我量才分玉尺,让他修史围红袖。

记风檐、默坐尽三条,听寒漏。

耀赤字,珠辉秀、映彩笔,银花茂。

晃朗到,斗光神眼,虚堂左右。

泪尽不知歌舞席,心灰直到文昌宿。

炳元灯、炯炯日中天,长如书。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十六首(其十三)

祝祝呼来,佐公膳、却分双只。

一拳耳,不成毛羽,休论肥瘠。

酷似小儿窠内老,待寻道士笼中易。

奉高名、取笑冠同群,予滋戚。

不尔杀,知无益,必自毙,生何迫。

可记得,斜阳寸坞,于埘于桀。

深院教栖名士牖,后车载去淮南宅。

有茅容、明日饭林宗,非畴昔。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十六首(其十四)

伏几昏昏,却又是、困人天气。

宁耐着,飞花庭院,落红铺砌。

药鼎声微窗转日,茶烟风软帘垂地。

抱新愁、扶病几登台,无情思。

堤上柳,鹅黄腻,堤下涧,鱼鳞细。

掩映出,芳胜宛转,荷锄人至。

学稼难耕归去图,浮家悔识饥来字。

听饧箫,社鼓一声声,春如是。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满江红十六首(其十五)

春草芦沟,又加写、旗亭行色。

比叠到,阳关三曲,曼声凄恻。

画本重题言不尽,故人相送情难极。

较桑乾、深浅意何如,惟君识。

车与马,鞭丝勒,主与客,觥船侧。

埋怨到,绿杨丝短,系君无力。

聚首不如图以内,怀人只在天之北。

咽离声、流水最无情,何曾息。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押[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