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翻译

凄怆地离别了亲爱的朋友,船只泛泛地驶入茫茫烟雾。
轻快地摇桨向着洛阳归去,晓钟残音还远绕广陵树木。
今日在此我与你依依作别,何时何地我们能再次相遇?
人情世事犹如波上的小船,顺流洄旋岂能由自己作主?

注释

去:离开。
亲爱:相亲相爱的朋友,指元大。
泛泛:行船漂浮。
归棹:指从扬子津出发乘船北归洛阳。
“残钟”句:意渭回望广陵,只听得晓钟的残音传自林间。
广陵:江苏扬州的古称。
在唐代,由扬州经运河可以直达洛阳。
此:此处。
为别:作别。
还:再。
沿洄:顺流而下为沿,逆流而上为洄,这里指处境的顺逆。
安得住:怎能停得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时的哀愁与无奈,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亲情的眷恋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悽悽去亲爱”一句,表达了亲人逐渐远去的情形,用“悽悽”来形容这种离别之情,既凄凉又长久。紧接着,“泛泛入烟雾”,则是通过景象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模糊和不见踪影的感觉,这里的“烟雾”象征着亲人渐行渐远,难以捕捉。

“归棹洛阳人”一句中的“归棹”,即船只逆水而上,这里指的是诗人本身或心灵在向往某个地方的过程。洛阳城作为历史上的繁华之地,此处可能象征着诗人的内心所向往的安稳与繁盛。而“残钟广陵树”则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凄凉和荒废的情感。“残钟”指的是破旧的钟声,这里的钟声不再是欢快的,而是带着哀伤和留恋。

“今朝此为别”表明了诗人面临的现实,即将与亲人分别。而“何处还相遇”则充满了对未来重逢的渴望和疑问,流露出一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

最后,“世事波上舟”这一句,把世间之事比作波涛中的小舟,表达了一种无力自控的感觉。而“沿洄安得住”则是对那种能够在世事的波动中寻找到一份安稳的渴望和探索。这里的“沿洄”,即顺着水流缓慢前进,而“安得住”则是在这种动荡不安之中,希望能有所依托,保持内心的平静。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象和人事变迁的联想,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复杂的心理活动。

收录诗词(568)

韦应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汉族。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737~792

相关古诗词

县斋

仲春时景好,草木渐舒荣。

公门且无事,微雨园林清。

决决水泉动,忻忻众鸟鸣。

闲斋始延瞩,东作兴庶氓。

即事玩文墨,抱冲披道经。

于焉日淡泊,徒使芳尊盈。

形式: 古风

听莺曲

东方欲曙花冥冥,啼莺相唤亦可听。

乍去乍来时近远,才闻南陌又东城。

忽似上林翻下苑,绵绵蛮蛮如有情。

欲啭不啭意自娇,羌儿弄笛曲未调。

前声后声不相及,秦女学筝指犹涩。

须臾风暖朝日暾,流音变作百鸟喧。

谁家懒妇惊残梦,何处愁人忆故园?

伯劳飞过声局促,戴胜下时桑田绿。

不及流莺日日啼花间,能使万家春意闲。

有时断续听不了,飞去花枝犹袅袅。

还栖碧树锁千门,春漏方残一声晓。

形式: 古风

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凿崖泄奔湍,称古神禹迹。

夜喧山门店,独宿不安席。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

形式: 古风

园林晏起寄昭应韩明府卢主簿

田家已耕作,井屋起晨烟。

园林鸣好鸟,闲居犹独眠。

不觉朝已晏,起来望青天。

四体一舒散,情性亦忻然。

还复茅檐下,对酒思数贤。

束带理官府,简牍盈目前。

当念中林赏,览物遍山川。

上非遇明世,庶以道自全。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