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池春草

凤阙韶光遍,龙池草色匀。

烟波全让绿,堤柳不争新。

翻叶迎红日,飘香借白蘋。

幽姿偏占暮,芳意欲留春。

已胜生金埒,长思藉玉轮。

翠华如见幸,正好及兹辰。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翻译

皇宫处处充盈着美好的春光,龙池边草色均匀一片翠绿。
水面上的烟波都谦让给碧绿的颜色,堤岸边的柳树也不与之争夺新鲜的光彩。
叶片翻动迎接灿烂的红日,花朵飘香借助着白色的浮萍。
它那幽雅的姿态特别占据着黄昏的美景,芬芳的意蕴仿佛想要挽留春天。
它已经胜过了用黄金筑成的围墙,常常引人遐想在明月之下。
如果皇上的车驾能有幸前来观赏,正是此刻最好的时光。

注释

凤阙:皇宫的美称,特指宫门。
韶光:美好的春光。
龙池:皇宫中的池塘,代指皇家园林。
匀:均匀,平铺。
烟波:水面上的雾气形成的波纹。
全让绿:全部让位给绿色,形容绿色占据了主导。
堤柳:堤岸上的柳树。
不争新:不与别的景物争艳。
翻叶:摇动的叶子。
红日:太阳,这里特指春天温暖的阳光。
飘香:花香飘散。
白蘋:一种水生植物,白色,常用来增添景致。
幽姿:幽雅的姿态。
偏占暮:尤其在傍晚时分显得美丽。
芳意:芳香的意蕴,也指春天的气息。
欲留春:想要挽留春天不要离去。
已胜:已经超过了。
生金埒:用黄金筑成的围墙,比喻豪华的景象。
长思:常常引人思念。
藉玉轮:在明月的照耀下,玉轮代指月亮。
翠华:皇帝的仪仗队,这里代指皇帝。
见幸:得到宠幸,这里指被皇帝赏识。
正好:恰逢其时。
兹辰:此刻,现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深情寄托。

“凤阙韶光遍”一句,运用了富有文化符号的地理名称“凤阙”,指代帝都长安,将阳春三月的温暖阳光铺洒在广阔的天地之间。接下来的“龙池草色匀”,则是对春天万物复苏景象的描绘,龙池之水映照着满池的新绿。

诗人接着写道:“烟波全让绿,堤柳不争新。”这里的“烟波”指的是微波荡漾的湖面或江面,而“全让绿”则是说春天的景色完全交给了绿意。"堤柳不争新"表达了自然界中生长竞争的和谐,堤旁的柳树也不与其他植物争夺新的生机。

以下几句,“翻叶迎红日,飘香借白蘋。”诗人通过对春光照耀下的叶片与花香的描写,传达了自然界在春天的欢愉和活力。"幽姿偏占暮,芳意欲留春"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美景的独钟,以及希望把这份美丽永远留住。

接下来的几句,“已胜生金埒,长思藉玉轮。”这里的“已胜”可能指的是春天的景色已经超过了一切的装饰,"藉玉轮"则是古代皇帝乘舆所用玉制车轮的意象,用以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深长思念。

最后,“翠华如见幸,正好及兹辰。”诗人通过“翠华”这一自然景观的描绘,再次强调了春天美好的时机,以及这种美好与个人幸运之间的联系,"正好及兹辰"则是说现在就是享受这份美好的最佳时刻。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情表达,也透露出了一种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惜与感激。

收录诗词(1)

宋迪(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不详。事迹见《登科记考》卷一四。《全唐诗》存诗1首

  • 籍贯:宜春(今属江西)
  • 生卒年:797

相关古诗词

樟亭观涛

涛来势转雄,猎猎驾长风。

雷震云霓里,山飞霜雪中。

激流起平地,吹涝上侵空。

翕辟乾坤异,盈虚日月同。

艅艎从陆起,洲浦隔阡通。

跳沫喷岩翠,翻波带景红。

怒湍初抵北,却浪复归东。

寂听堪增勇,晴看自发蒙。

伍生传或谬,枚叟说难穷。

来信应无已,申威亦匪躬。

冲腾如决胜,回合似相攻。

委质任平视,谁能涯始终。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题石窟寺

梵宇开金地,香龛凿铁围。

影中群象动,空里众灵飞。

檐牖笼朱旭,房廊挹翠微。

瑞莲生佛步,瑶树挂天衣。

邀福功虽在,兴王代久非。

谁知云朔外,更睹化胡归。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东邻美人歌

花暖江城斜日阴,莺啼绣户晓云深。

春风不道珠帘隔,传得歌声与客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春寻花柳得情

美人林里趁鸦儿,银甲花间不觉遗。

连忙借问娇鹦鹉,鸟鸟衔将与阿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