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南席上咏胡琴妓二首(其二)

玉纤挑落折冰声,散入秋空韵转清。

二五指中句塞雁,十三弦上啭春莺。

谱从陶室偷将妙,曲向秦楼写得成。

无限细腰宫里女,就中偏惬楚王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纤纤玉手轻轻挑动琴弦,发出如冰裂般清脆的声音,这声音散入秋天的天空,韵律愈发清新。
在她的五指间,琴声仿佛阻塞了大雁南飞的行列;在十三根琴弦上,又宛如春日黄莺的啼啭。
琴谱中的精妙之音仿佛是从陶室中偷偷学来,而这一曲就是在秦楼精心谱写完成。
无数细腰的宫中女子,其中最得楚王欢心的便是这弹琴之人。

注释

玉纤:形容女子手指洁白细长。
折冰声:比喻琴声清脆,如同冰块断裂的声音。
秋空:秋季的天空,这里用来形容高远、清澈的意境。
二五指中:指弹奏时灵活运用的手指。
句塞雁:形容琴声美妙,使飞雁为之停留,比喻音乐动人。
十三弦:古琴通常有七根或更多弦,这里以十三弦代指多弦乐器,可能含有夸张意味。
啭春莺:形容琴声宛转悠扬,如同春天黄莺的歌唱。
谱从陶室:陶室可能指古代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此处意为从高雅的环境中汲取灵感。
偷将妙:暗中学到了高超的技艺。
秦楼:古代常用来形容歌楼或风月场所,这里指音乐创作或演奏的高雅之地。
无限细腰:形容宫女身材苗条。
宫里女:皇宫中的女子,特指宫女。
就中偏惬:其中特别令…满意。
楚王情:比喻君王的喜爱,这里特指像楚王那样懂得欣赏艺术的君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荆南席上的宴会,诗中以优美的笔触描述了胡琴妓的演奏情景。"玉纤挑落折冰声"形象地表达了胡琴声线的清脆悦耳,如同玉指轻拨,声音清澈透彻。"散入秋空韵转清"则是这美妙的声音在空中回旋,随着秋风传送,更添几分清新。

接下来的"二五指中句塞雁,十三弦上啭春莺"具体描绘了胡琴演奏的技巧和效果。胡琴手法娴熟,每一个音符都能准确地表达出意境,而十三根弦上的声音宛如鸟鸣,生动传神。

诗人随后提及"谱从陶室偷将妙,曲向秦楼写得成",这里的"陶室"指的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他的《饮酒》中有"挽弓当风'"句,被后世用以形容高洁脱俗之人。诗人可能借此表达自己对胡琴音乐的独特理解和欣赏。而"秦楼"则是古代著名的建筑,常与文艺雅集相关联,这里写得成,意味着胡琴曲调在这里得以完美地展现。

最后两句"无限细腰宫里女,就中偏惬楚王情"表达了对演奏者的赞美和对音乐的深刻感受。"细腰宫里女"形象地描绘出胡琴妓的婀娜身姿,而"就中偏惬楚王情"则暗示着这场音乐宴会不仅给在场者带来审美享受,甚至能触动人心灵深处的情感,仿佛能勾起古时楚王的怀旧之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胡琴演奏技艺和音乐美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音乐艺术的深切理解和热爱,以及在文化盛宴上的个人情感体验。

收录诗词(18)

王仁裕(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秦州上邦(天水市秦城区)人的(字德荤),正处于唐末这样一个大分裂的时代。公元905年的秦州,处于攻杀凤翔节度使李昌符、自己做了节度使并且自封为“陇西郡王”、“歧王”的李茂贞的天地,这时二十六岁,为李茂贞属下秦州节度使李继祟幕僚——秦州节度判官。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走上了在前蜀、后唐、后晋、后汉为官,官及翰林学士、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太子少保的仕宦生涯,同时也开始了他勤勉治学、赋诗作文的创作历程,“有诗万余首,勒成百卷”(《旧五代史·传》)

  • 生卒年:880—956

相关古诗词

贺王溥入相

一战文场拔赵旗,便调金鼎佐无为。

白麻骤降恩何极,黄发初闻喜可知。

跋敕案前人到少,筑沙堤上马归迟。

立班始得遥相见,亲洽争如未贵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遇放猿再作

嶓冢祠前汉水滨,饮猿连臂下嶙峋。

渐来子细窥行客,认得依稀是野宾。

月宿纵劳羁绁梦,松餐非复稻粱身。

数声肠断和云叫,识是前时旧主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题斗山观

霞衣欲举醉陶陶,不觉全家住绛霄。

拔宅只知鸡犬在,上天谁信路岐遥。

三清辽廓抛尘梦,八景云烟事早朝。

为有故林苍柏健,露华凉叶锁金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题麦积山天堂

蹑尽悬空万仞梯,等闲身共白云齐。

檐前下视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

绝顶路危人少到,古岩松健鹤频栖。

天边为要留名姓,拂石殷勤身自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