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王溥入相

一战文场拔赵旗,便调金鼎佐无为。

白麻骤降恩何极,黄发初闻喜可知。

跋敕案前人到少,筑沙堤上马归迟。

立班始得遥相见,亲洽争如未贵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在文坛一战拔得头筹,随即被委以重任辅佐帝王无为而治。
圣旨突然降临恩泽无限,年迈之人初听喜讯可想而知。
起草诏书案前人迹罕至,筑建沙堤后归马缓慢。
列班站立才得远远相见,亲密无间怎比未显贵之时。

注释

一战文场:在科举考试中一举获胜。
拔赵旗:比喻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金鼎:指朝廷高位。
佐无为:辅助君主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
白麻:指皇帝的诏书,因其用白麻纸书写。
骤降:突然颁发。
恩何极:恩赐之大无法衡量。
黄发:老年人,因年老而发白。
跋敕:起草诏书。
案前:办公桌前。
人到少:很少有人能接近。
筑沙堤:修建堤坝,比喻受重用做大事。
马归迟:形容忙于公务,归家晚。
立班:在朝堂上按官位排列站立。
遥相见:只能从远处看到对方。
亲洽:关系亲密。
未贵时:尚未显贵的时候。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王仁裕的《贺王溥入相》,描绘了诗人对王溥担任宰相的欢庆之情。开篇“一战文场拔赵旗,便调金鼎佐无为”两句,以战争和音乐的意象表达王溥的功绩与才能,赵旗被拔、金鼎奏响,皆象征着胜利和权力的交替,显示了王溥在政治舞台上的杰出表现。

接着,“白麻骤降恩何极,黄发初闻喜可知”两句,则形容朝廷对王溥的宠信如潮水般倾泻,而老人初闻此讯,头发已斑白,更添几分喜悦。诗中通过“白麻”和“黄发”的描写,传达了深厚的情感与对未来美好预期。

“跋敕案前人到少,筑沙堤上马归迟”两句,表明在朝政的重要决策场合,王溥之才得以展现,虽然参与者不多,但每一步都显得尤为关键。同时,“筑沙堤上马归迟”的意象,则暗示了权力交接之时的慎重与缓慢。

末尾“立班始得遥相见,亲洽争如未贵时”两句,通过对立班(官员站班)和亲洽(朝夕相处)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王溥入相后能够更加亲近、频繁交流的喜悦。同时,“未贵时”的提及,则突显了王溥在此之前虽有才华但未得以施展,现在则是他权力与地位提升的新纪元。

整首诗通过对战功、宠信、决策与亲近交流等方面的描绘,展示了王仁裕对于王溥入相这一政治事件的高度评价和庆祝之情。

收录诗词(18)

王仁裕(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秦州上邦(天水市秦城区)人的(字德荤),正处于唐末这样一个大分裂的时代。公元905年的秦州,处于攻杀凤翔节度使李昌符、自己做了节度使并且自封为“陇西郡王”、“歧王”的李茂贞的天地,这时二十六岁,为李茂贞属下秦州节度使李继祟幕僚——秦州节度判官。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走上了在前蜀、后唐、后晋、后汉为官,官及翰林学士、户部尚书、兵部尚书、太子少保的仕宦生涯,同时也开始了他勤勉治学、赋诗作文的创作历程,“有诗万余首,勒成百卷”(《旧五代史·传》)

  • 生卒年:880—956

相关古诗词

遇放猿再作

嶓冢祠前汉水滨,饮猿连臂下嶙峋。

渐来子细窥行客,认得依稀是野宾。

月宿纵劳羁绁梦,松餐非复稻粱身。

数声肠断和云叫,识是前时旧主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题斗山观

霞衣欲举醉陶陶,不觉全家住绛霄。

拔宅只知鸡犬在,上天谁信路岐遥。

三清辽廓抛尘梦,八景云烟事早朝。

为有故林苍柏健,露华凉叶锁金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题麦积山天堂

蹑尽悬空万仞梯,等闲身共白云齐。

檐前下视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

绝顶路危人少到,古岩松健鹤频栖。

天边为要留名姓,拂石殷勤身自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题孤云绝顶淮阴祠

一握寒天古木深,路人犹说汉淮阴。

孤云不掩兴亡策,两角曾悬去住心。

不是冕旒轻布素,岂劳丞相远追寻。

当时若放还西楚,尺寸中华未可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