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其三)

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枕畔起寻双玉凤。

半日才知是梦。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

却把泪来做水,流也流到伊边。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夜梦境与现实交错的画面。"春宵睡重"写出了主人公在春天夜晚沉睡的情景,而"梦里还相送"则暗示了梦中仍有与某人的离别或相会之感。"枕畔起寻双玉凤"通过象征手法,可能指寻找失落的爱情信物,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寻找。

"半日才知是梦"揭示了梦境与现实的界限,主人公醒来后半天才意识到刚才的一切只是梦。接下来的"一从卖翠人还"暗示了心上人已离去,"卖翠"可能是指女子出卖首饰以度日,这进一步加深了主人公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又无音信经年"直接表达了主人公与爱人多年未有联系,音讯全无的现状,令人感到悲凉。最后两句"却把泪来做水,流也流到伊边"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泪水比喻为流淌的河水,表达了主人公内心深处无法抑制的思恋,希望情感能跨越时空,直达心上人的身边。

整体来看,这首《清平乐·其三》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象征性的表达,展现了主人公深沉的离愁别绪,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清平乐(其二)为儿铁柱作

灵皇醮罢。福禄都来也。试引鹓雏花树下。

断了惊惊怕怕。从今日日聪明。更宜潭妹嵩兄。

看取辛家铁柱,无灾无难公卿。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清平乐(其三)赋木犀词

月明秋晓。翠盖团团好。碎剪黄金教恁小。

都著叶儿遮了。折来休似年时。小窗能有高低。

无顿许多香处,只消三两枝儿。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清平乐(其三)检校山园书所见

断崖修竹,竹里藏冰玉。路转清溪三百曲,香满黄昏雪屋。

行人系马疏篱,折残犹有高枝。留得东风数点,只缘娇嫩春迟。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清平乐(其四)独宿博山王氏庵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形式: 词牌: 清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