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城南十六首(其十一)晚雨

廉纤晚雨不能晴,池岸草间蚯蚓鸣。

投竿跨马蹋归路,才到城门打鼓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细雨缠绵到傍晚仍未晴,池塘岸边草丛中蚯蚓在鸣叫。
放下钓竿跨上马,踏上回家的路途,刚进城门就听见了鼓声响起。

注释

廉纤:形容雨丝细密。
晚雨:傍晚的雨。
不能晴:持续不晴。
池岸:池塘边。
草间:草丛中。
蚯蚓鸣:蚯蚓发出声音。
投竿:放下钓鱼竿。
跨马:骑上马。
城门:城门处。
打鼓声:敲鼓的声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的画面。"廉纤晚雨不能晴",这里的"廉纤"意味着细腻而连绵的晚雨,创造出一种淡淡的忧郁氛围。雨水滋润了池岸之间的草地,"蚯蚓鸣"则是对这湿润环境下小虫鸣叫声的刻画,生动展现了自然界在细雨中的活力。

诗人接着写道:"投竿跨马蹋归路",这里的"投竿"可能是指诗人或行者急匆匆地收拾渔具,跨上马背准备回家。"才到城门打鼓声"则营造出一种紧迫感,时间似乎很仓促,到了城门口便听到打鼓的声音,这可能是在通知居民某些事情,如夜晚的宵禁。

整首诗通过对细雨、草地小虫鸣叫和急促人马足音的刻画,展现了秋日生活中的平凡而又充满生机的一幕。同时,打鼓声的出现为这宁静图景增添了一份紧迫感,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立体和丰富。

收录诗词(424)

韩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籍贯: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 生卒年:768~824

相关古诗词

游城南十六首(其三)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游城南十六首(其四)落花

已分将身著地飞,那羞践踏损光晖。

无端又被春风误,吹落西家不得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游城南十六首(其十五)楸

青幢紫盖立童童,细雨浮烟作綵笼。

不得画师来貌取,定知难见一生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游城南十六首.楸树二首(其五)

几岁生成为大树,一朝缠绕困长藤。

谁人与脱青罗帔,看吐高花万万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