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陪颜使君真卿登水楼

重阳荆楚尚,高会此难陪。

偶见登龙客,同游戏马台。

风文向水叠,云态拥歌回。

持菊烦相问,扪襟愧不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重阳节在荆楚之地依然盛行,这样的盛大会我难以参与其中。
偶尔遇到身居高位的宾客,一同在戏马台上嬉戏。
文采飞扬如同风拂水面层层叠叠,云的姿态似乎也围绕着歌声回旋。
手捧菊花却因频繁的问候感到困扰,摸着衣襟惭愧于自己的平庸无能。

注释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荆楚:古代楚国地区,大致包括现今的湖北、湖南一带。
高会:盛大的聚会或宴会。
登龙客:比喻地位显赫的宾客,如同登龙门之鱼,可化龙升天。
戏马台:古迹名,多处有之,此处泛指游乐之地。
风文:指文采飞扬,如同风一般自由流畅。
云态:形容云彩变化多姿,这里比喻环境的优雅。
持菊:手持菊花,菊花在重阳节有赏菊、饮菊花酒的习俗。
烦相问:因不断的问候而感到有些烦恼。
扪襟:摸着衣襟,表示自省或惭愧。
不才:自谦之词,指自己没有才能。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重阳佳节的欢聚景象。"荆楚尚重阳,高会此难陪"表达了对这难得的美好时光和集体聚会的珍惜之情。"偶见登龙客,同游戏马台"则展现了一群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嬉戏玩耍的情景,其中"登龙客"指的是有才能或有抱负的人,而"游戏马台"则是古人游乐的场所,象征着彼此间的欢愉和自由。

"风文向水叠,云态拥歌回"中,“风文”指的是风格优雅的诗词或文章,与“云态”相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超脱凡尘、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而"拥歌回"则表现了人们在大自然中尽情歌唱的情景,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最后两句"持菊烦相问,扪襟愧不才"流露出诗人在这样的欢乐氛围中,却感到自己的文学才能不足之处。"持菊"是指古人重阳节时所携带的菊花,而"扪襟"则是指拉住衣襟的动作,表示一种内心的不安和自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与人际交往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之美好、友情之珍贵以及个人才华之不足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514)

皎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谢,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字:清昼
  • 籍贯:湖州(浙江吴兴)
  • 生卒年:730-799

相关古诗词

与王录事会张徵君姊妹鍊师院玩雪兼怀清会上人

何意廉从事,还来会默仙。

寒空惊雪遍,春意入歌偏。

瑶草三花发,琼林七叶连。

飘飖过柳寺,应满译经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与卢孟明别后宿南湖对月

五湖生夜月,千里满寒流。

旷望烟霞尽,凄凉天地秋。

相思路渺渺,独梦水悠悠。

何处空江上,裴回送客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山中月夜寄无锡长官

湖上凉风早,双峰月色秋。

遥知秣陵令,今夜在西楼。

别叶萧萧下,含霜处处流。

如何共清景,异县不同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山居示灵澈上人

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看茗归。

乍削柳枝聊代札,时窥云影学裁衣。

身闲始觉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

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无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