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并叙

熟视空堂竟不言,故应知我未天全。

肯来传舍人皆说,能致先生子亦贤。

脱屣不妨眠粪屋,流澌争看浴冰川。

士廉岂识桃椎妙,妄意称量未必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在空荡的厅堂里默默无语,想必你深知我心并非完整。
来访的人们都称赞说,能让先生你来此,可见你的孩子也很优秀。
即使你愿意舍弃尊贵,睡在粪屋也不介意,人们都争相目睹你在冰川中沐浴的景象。
士廉怎能理解桃椎的高妙,随意评价并非你的本意。

注释

熟视:长时间地看。
空堂:空荡的大厅。
竟不言:始终沉默不语。
故应:所以应该。
知我未天全:了解我并未完全成熟。
肯来:愿意前来。
传舍人:来访者。
皆说:都说。
先生: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子亦贤:你的孩子也很贤良。
脱屣:脱下鞋子,表示不拘小节。
不妨:不妨碍。
眠粪屋:睡在简陋的住所。
流澌:流动的冰块。
浴冰川:在冰川中沐浴。
士廉:指有身份的人。
桃椎:古代隐士的象征,比喻不追求世俗名利。
妄意:随意。
称量:评价。
未必然:不一定如此。

鉴赏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朝所作,名为《张先生》。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张先生深切怀念与赞美之情的诗篇。

首句“熟视空堂竟不言”表明诗人站在空荡荡的厅堂中,虽然什么也没有说,但这种沉默本身就充满了无限的情感和回忆。紧接着,“故应知我未天全”则透露出诗人的心境,他认为朋友之间的心意相通,不需要言语就能理解彼此。

第三句“肯来传舍人皆说”说明张先生到访时,家中的仆人都在谈论这件事。随后的“能致先生子亦贤”则表明张先生不仅自己德行高尚,而且他的儿子也一样品性良好。

接下来的两句“脱屣不妨眠粪屋,流澌争看浴冰川”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张先生的仰慕之情。即便是在最为简陋的环境中(如粪屋),也愿意沉醉其中,只因为那是张先生曾经留宿的地方。而“流澌争看浴冰川”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张先生品德的赞美,就像人们争相观看清澈的溪水和冰冷的山涧一样。

最后两句“士廉岂识桃椎妙,妄意称量未必然”则表现出诗人对于世间评价标准的怀疑。这里的“桃椎”指的是古代用来比喻贤良之人的果实,而“士廉”则是对品德高尚者的尊称。诗人质疑那些自诩为士廉的人是否真正认识到了张先生的卓越品性。

整首诗通过对空堂的沉思、仆人的议论、儿子的贤良,以及对张先生所居之地的崇敬,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和品德的高度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对于世俗标准的怀疑态度。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二首(其一)

何年顾、陆丹青手,画作《朱陈嫁娶图》。

闻道一村惟两姓,不将门户买崔、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二首(其二)

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

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租夜打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少年时,尝过一村院。见壁上有诗,云:「夜凉疑有雨,院静似无僧。」不知何人诗也。宿黄州禅智寺,寺僧皆不在,夜半雨作,偶记此诗,故作一绝

佛灯渐暗饥鼠出,山雨忽来修竹鸣。

知是何人旧诗句,已应知我此时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