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三首(其一)

秋风萧萧洛川渡,水碧沙寒飞白鹭。

波头伐木欲成梁,落日樵苏下山去。

山头九月雪一尺,山民燃薪当襦裤。

石田收薄妇子饥,岁晚苦寒安可度。

形式: 古风

翻译

秋风吹过洛川渡口,河水清澈沙滩寒冷,白鹭翩翩飞舞。
湖面木工砍伐树木做梁,夕阳西下,樵夫背着柴火下山回家。
九月山顶积雪厚达一尺,山民烧木取暖,当作衣物穿在身上。
贫瘠的石田收成微薄,妇女儿童饥饿难耐,寒冬将至,如何度过?

注释

萧萧:形容秋风凄凉、肃杀。
洛川渡:洛河上的渡口。
樵苏:打柴和割草,泛指农事。
襦裤:短衣和裤子,这里指代衣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山村景象,通过鲜明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当时农民在寒冷中的艰辛生活。

"秋风萧萧洛川渡,水碧沙寒飞白鹭。" 这两句以秋风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河川景色。秋风吹拂,树木摇曳,洛川之渡,水流清澈而冰冷,沙滩上白鹭翱翔,显得十分凄凉。

"波头伐木欲成梁,落日樵苏下山去。" 这两句则展示了农民的劳作情景。在波光粼粼的水面边,人们正在砍伐树木,准备用来建造房屋。而当太阳落山之际,樵夫们收起工具,疲惫地下山回家。

"山头九月雪一尺,山民燃薪当襦裤。" 这两句描绘了深秋的冷清及山中人士对抗寒冷的方式。九月时节,山上已有积雪达一尺之厚,而山中的居民则不得不燃烧薪柴取暖,以抵御严冬的来临。

"石田收薄妇子饥,岁晚苦寒安可度。" 最后两句反映了农民在年关将至时的困顿与对未来的忧虑。由于农业生产的不易,导致妇女和孩子们都面临饥饿,而随着冬季的深入,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示了秋天山村的萧瑟与农民的艰辛,同时也透露出对寒冷冬日的担忧。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颇具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的古典诗作。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秋风谣

秋风起,秋云高。

连山草木如波涛,大江荡潏鱼龙逃。

羲和奔忙日车逸,八柱倾侧恐不牢。

柯山老人掩蓬茅,畏寒理我旧缊袍。

粗餐在盘有浊醪,醉饱高卧从呼号。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秋兴三首(其三)

寒日在东屋,邻家晚鸡啼。

阑班黄叶地,白日虫鸣悲。

扬扬旧香草,白露彫华姿。

虽悲就摇落,所喜实离离。

幽雅叙衣食,备寒戒先期。

薪刍既收敛,酒醴亦时施。

嗟我无一廛,薄游倦东西。

眷言及农亩,岁晚空咨嗟。

形式: 古风

秋兴三首(其二)

秋日照荆榛,空山莽萧索。

人稀鸡犬闲,古道转城脚。

旗亭数家市,炊烟起篱落。

牛羊暮求群,归乌纷落泊。

菅麻已在沤,黍稷行可获。

岁丰农工勤,膏火通夜作。

嗟余何为者,愧与众同乐。

南亩亦易谋,咄嗟我力薄。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秋兴三首(其一)

八月禾黍熟,登高望川原。

山河豁清霁,风日开明鲜。

晴光散草木,馀爽厉渊泉。

飘飘孤飞鹘,击搏无留拳。

幽独感摇落,端居惊岁年。

谁为知心者,赖有浊醪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