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夔峡张宪白帝城怀古

不愤曹公跨许昌,苟非梁益莫争王。

三分区宇风雷恶,横截西南气势强。

行客往来闲指点,史官褒贬浪文章。

后人未识兴亡意,请看江心旧战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他不满曹操占据许昌,如果不是梁、益之地,无人能与之争王霸。
三分天下风云动荡,西南方向的势力强大横扫一切。
过客随意指点江山,史家评价或褒或贬,文章繁多。
后世之人未能理解这兴衰的深意,只能在江心旧战场寻找答案。

注释

曹公:指曹操。
跨:占据。
许昌:地名,古都之一。
梁益:古代地区名,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一带。
莫争王:无人能争夺王位。
三分区宇:指三国鼎立的局面。
风雷恶:形容局势动荡不安。
横截:横扫。
西南气势:西南地区的强大势力。
行客:过路的人。
史官:历史记录者。
浪文章:随意的评价文章。
兴亡意:国家兴衰的道理。
江心旧战场:指历史上发生过重要战役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和夔峡张宪白帝城怀古》,以三国时期的蜀汉与魏国对抗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首句“不愤曹公跨许昌”暗指曹操统一北方的强大实力,而“苟非梁益莫争王”则强调了刘备在梁州(今四川一带)和益州(今四川、重庆一带)的重要地位,暗示了蜀汉立足之地的险要。

接下来的“三分区宇风雷恶,横截西南气势强”描绘了三国鼎立时期风云变幻的局势,用“风雷恶”形容战斗激烈,蜀汉在西南地区的强大防御态势。“行客往来闲指点”则写出后人对历史遗迹的凭吊,以及对过往英雄事迹的谈论。“史官褒贬浪文章”批评史书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主观,未能真正揭示历史的深意。

最后,“后人未识兴亡意,请看江心旧战场”点明主题,呼吁后人不要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历史记载,而应深入理解历史的兴衰更替,通过白帝城的江心战场去感受那份沧桑变迁。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三国历史为依托,寓言深刻,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独到见解和对世事变迁的沉思。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所感吟

人生无定准,事体有多端。

客宦危疑处,家书子细看。

既曾忧险阻,方信喜平安。

男子平生事,须于痛定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放小鱼

纤鳞不足留,此失一生休。

放尔江湖去,宽渠鼎镬游。

更宜深避网,慎勿误吞钩。

天下多庖者,无令落庶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放言

既得希夷乐,曾无宠辱惊。

泥空终是着,齐物到头争。

忽忽闲拈笔,时时自写名。

谁能苦真性,情外更生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林下五吟(其二)

老年躯体索温存,安乐窝中别有春。

万事去心闲偃仰,四支由我任舒伸。

庭花盛处凉铺簟,檐雪飞时软布裀。

谁道山翁拙于用,也能康济自家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