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笑倚东风几百般,忽疑洛渚在江干。
玉容可得朝朝好,金盏须教一一乾。
送目汉皋行已失,断魂巫峡梦将残。
七闽溪畔防偷本,四照亭边更著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次韵李秬新移牡丹二首(其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牡丹盛开的场景,以及观赏者的情感体验。首句“笑倚东风几百般”形象地写出牡丹在春风中娇艳的姿态,仿佛在欢笑中展示着千变万化的美丽。接下来,“忽疑洛渚在江干”借用洛水和江岸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盛开的惊叹,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诗人进一步强调牡丹之美,“玉容可得朝朝好,金盏须教一一乾”,将牡丹比作美人,希望它的美丽能长久保持,如同金盏中的酒,一饮而尽,不留遗憾。接着,“送目汉皋行已失,断魂巫峡梦将残”表达了诗人凝视牡丹时的专注与陶醉,甚至在梦境中都残留着牡丹的影子,流露出深深的眷恋之情。
最后两句,“七闽溪畔防偷本,四照亭边更著栏”提醒人们要保护这美丽的牡丹,不仅要在溪畔设立防护,还要在四照亭边加装栏杆,以防不测,显示出诗人对牡丹的珍视和对美景的呵护。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牡丹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同时也传达出对时光易逝、美景难留的感慨。
不详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夭红琐碎竞春娇,后出何妨便夺标。
云鹤嬉晴来万只,玉龙惊震上千条。
蓐收晃荡风前仗,萼绿飘翩月下绡。
曾向琼林亭畔见,天涯相遇一魂销。
冷屋寒舟两处怀,一封归信隔年开。
愁容顿与河冰泮,佳思先随岸柳来。
射雉便甘忘我矢,画蛇何怪夺君杯。
端知雪里清吟好,未减山阴兴尽回。
携筇过子约朝朝,况是门无百步遥。
午卧檐曦茶可煮,夜谈窗霰栗堪烧。
范鱼何用惊生釜,郑鹿应知梦覆蕉。
试作文殊问居士,从今一饭久如消。
萧然方丈病仪成,蓑笠忘来一境清。
应作是观宁有相,实无得度即非情。
日当居士行时午,月在生公讲处明。
能识微言只夫子,可怜惟我最初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