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五首(其五)

相去几年今与古,睢阳几人朱与紫?

嗟哉二子独有名,义烈乃能长不死。

当时美人欢未足,一日苍皇行万里。

岂无公卿尊且宠,急反与胡为眼耳。

丈夫感激世莫测,二子引身蒿下起。

忠驱义激鬼神动,漠漠胡沙来此止。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从古至今已多年,睢阳之人多少变迁?
朱紫之贵仅两人,以义烈名永流传。
当年美人尚未满足,匆忙间已远行万里。
难道没有权贵尊崇,却为何要为胡人效力?
男儿激情深如海底,二子奋起于草莽之间。
忠诚和义气感天动地,胡沙漫漫中他们驻足。

注释

相去:距离。
今与古:古今时间跨度。
睢阳:古代地名,今河南商丘。
朱与紫:古代官服颜色,象征高位。
嗟哉:感叹词,表示惋惜或赞叹。
义烈:正义的壮烈行为。
长不死:指精神永存。
欢未足:欢乐尚未满足。
苍皇:仓促、慌张。
公卿:古代高级官员。
急反:急忙返回。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感激:激愤而有所行动。
蒿下:形容草木丛生的地方,象征民间。
忠驱义激:忠诚驱使,义气激发。
漠漠胡沙:茫茫的沙漠。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的《杂诗五首(其五)》,主要通过对比和叙述历史人物的故事,表达了对忠诚与义气的赞美。首句“相去几年今与古”暗示时间的流转,接着以睢阳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指出朱紫之人的更迭,但特别强调了两位义士的名声永垂不朽。“义烈乃能长不死”直接赞扬了他们的高尚节操。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两位英雄在危急时刻的英勇行为,即使美人欢愉尚未满足,他们也能毅然决然地踏上艰难的征程。“一日苍皇行万里”形象地展现了他们的决心和勇气。然后,诗人通过对比,指出那些高官显贵在危难面前的表现,与这两位义士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最后两句“丈夫感激世莫测,二子引身蒿下起”揭示了英雄们的深沉情感和不屈精神,他们的行动感动了天地鬼神,连胡沙也为之驻足。“忠驱义激鬼神动,漠漠胡沙来此止”这两句,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象,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英雄形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赞扬了忠诚与义气的力量,以及在生死关头挺身而出的英勇行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历史深度。

收录诗词(457)

曾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 字:子固
  • 籍贯:建昌南丰(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57

相关古诗词

杂诗五首(其四)

少年百事锐,岂谓身力孱。

心笑古时士,树立势苦难。

差池岁月迈,自照失朱颜。

初心不复道,龃龉常未安。

纷纷忧与劳,几不伤肺肝。

人生省己分,静默固其端。

诗书可自喜,施设谅漫漫。

形式: 古风

杂诗五首(其三)

韩公缀文辞,笔力乃天授。

并驱六经中,独立千载后。

谓为学可及,不觉惊缩手。

如天有日月,厥耀无与偶。

当之万象莹,所照百怪走。

此其自然光,万物安得有?

其人虽已殁,其气著星斗。

穷天破大惑,更觉功业久。

其馀施诸小,未负风义厚。

当身止自善,所遇时则不。

致官九列齐,此理嗟亦苟。

去就惟用舍,士固无常守。

孔孟非其称,斗禄应未取。

惜哉天下才,甘受外物诱。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杂诗五首(其二)

贫仕任固小,会计未可失。

方今备千品,内外有卑秩。

孰当责在己,施设能自必。

拘文已难骋,避世固多屈。

细云且可略,于大复何实?

所就正如斯,与古岂同术?

虽非万钟富,苟冒归一律。

焉能示朋友,学仕空自咄。

形式: 古风

杂诗四首(其四)

挥袂谢幽侧,腾身集崔嵬。

心胎太极气,手扬斗间魁。

荒荆忽成桂,蛰鳞冬有雷。

君看九州宝,自入朱门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