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三首(其三)

泰山言应可转移,新宠不信更参差。

合欢锦带鸳鸯鸟,同心绮袖连理枝。

皎皎新秋明月开,早露飞萤暗里来。

鲸灯落花殊未尽,虬水银箭莫相催。

非是神女期河汉,别有仙姬入吹台。

未眠解著同心结,欲醉那堪连理杯。

后宫不惬茱萸芳,夜夜争开苏合房。

宝钗翠鬓还相似,朱唇玉面非一行。

新人未语言如涩,新宠无前判不臧。

愿奉更衣兰麝气,恐君马到自惊香。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传说泰山也能迁移,新得的宠幸却让人难以置信且变化多端。
织有合欢图案的锦带如同鸳鸯鸟,绣着同心图案的衣袖连接着连理枝。
明亮的新秋之月已然升起,清晨的露珠与飞舞的萤火虫在暗中到来。
如鲸的巨大灯火和纷飞的花瓣尚未完全消散,而时光如银箭般不要如此匆忙。
这并非神女期待的银河相会,而是有另一位仙子步入了吹台。
未入睡时已解开那表示同心的结,想要沉醉又如何能承受那象征连理的酒杯。
后宫之中不满于茱萸的芬芳,夜夜都竞相开放如苏合香的房间。
她们头戴的宝钗、翠绿的发鬓看起来还很相似,但红唇白皙的面容却各不相同。
新来的嫔妃言语间显得生涩,新受的宠幸没有先例难以评判好坏。
我愿意为你更换衣物时带来兰麝的香气,只怕你的马儿到了自会被这香气所惊。

注释

泰山:中国著名的山脉,常用来比喻稳固不可动摇。
新宠:新得到的宠爱。
参差:不稳定,变化不定。
合欢:象征夫妻和谐的植物,此处指锦带上绣的图案。
鸳鸯鸟:常比喻夫妻或情侣,忠贞不渝。
同心:心意相通,比喻夫妻或情侣间的情感。
绮袖:华丽的衣袖。
连理枝:两棵树的枝干相互缠绕,比喻夫妻恩爱不离。
皎皎:明亮的样子。
新秋:初秋时节。
早露:清晨的露水。
飞萤:飞舞的萤火虫。
鲸灯:形容灯火之大,如鲸鱼般壮观。
虬水银箭:比喻时间如流水,银箭为古代计时工具,此处指时光流逝。
神女:神话中的仙女,常指织女,此指传说中的仙女。
河汉:银河,常用于形容阻隔恋人相聚的天堑。
仙姬:美丽的仙女。
吹台:可能指神仙或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
未眠:未入睡。
解著:解开,这里指解开情感的束缚。
同心结:象征爱情和婚姻的结,表示双方心心相印。
欲醉:想让自己沉醉,忘却烦恼。
连理杯:比喻夫妻共饮,情感深厚。
茱萸:一种植物,常用于节日佩戴,象征避邪或思念。
苏合房:可能指香气浓郁的房间,比喻后宫女子争宠的场所。
宝钗:妇女的首饰,这里代指装饰。
翠鬓:绿色的发饰或形容黑亮的头发。
朱唇:红唇,形容女子美丽。
玉面:洁白如玉的面容。
新人:新来的嫔妃。
语言如涩:说话显得生疏、不流畅。
新宠无前:前所未有的新宠。
判不臧:难以判断好坏。
更衣:更换衣物,也指侍寝。
兰麝气:兰花和麝香的香气,比喻高雅的香气。
恐君马到:担心你(君指皇帝)的到来。
自惊香:自己被香气所惊。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江总的作品,名为《杂曲三首·其三》。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描写宫廷生活和宫廷女子情感状态的诗歌。

"泰山言应可转移,新宠不信更参差。"

这两句通过泰山的比喻,表达了对权力变迁的担忧和不安。新宠指新的恩惠或宠爱,不可靠而且变化无常。

"合欢锦带鸳鸯鸟,同心绮袖连理枝。"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祥和美好的情景,合欢锦带和鸳鸯鸟象征着夫妻和睦,同心绮袖和连理枝则是形容情侣间的深情。

"皎皎新秋明月开,早露飞萤暗里来。"

这里描写了一个秋夜的景象,皎皎的明月高悬,早晨的露水中还带有萤火虫的光亮,这是对夜晚美好景色的赞美。

"鲸灯落花殊未尽,虬水银箭莫相催。"

这两句则是对宫廷生活的描绘,鲸灯(一种装饰物)和落花一起出现,而虬水指的是宫中的湖泊,银箭可能是一种装饰或礼器,这里表达了一种悠闲自得、不受外界干扰的情景。

"非是神女期河汉,别有仙姬入吹台。"

这里的意思是在描述一个超凡脱俗的场景,不是普通的美人,而是仙姬进入了吹台(一种建筑),这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未眠解著同心结,欲醉那堪连理杯。"

诗人表达了在夜晚未入睡时,想要解开情感上的羁绊,同时又想借酒浇愁,持续享受这份美好。

"后宫不惬茱萸芳,夜夜争开苏合房。"

这里描写的是后宫(皇宫中的妃子居所)中女子的情感状态,她们对花的喜爱和每夜都在努力争取进入君主的寝宫(苏合房)。

"宝钗翠鬓还相似,朱唇玉面非一行。"

这两句用来形容后宫佳人的美貌,宝钗翠鬓指的是她们华丽的装饰,而朱唇玉面则是对她们肌肤和五官之美的赞扬。

"新人未语言如涩,新宠无前判不臧。"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新入宫中的女子所持有的疑虑,她们或许难以言语(可能是因为害羞或者不擅长交际),同时也对她们的未来感到不安。

"愿奉更衣兰麝气,恐君马到自惊香。"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献上美好的衣服,让君主享受到兰麝般的清香,但同时又担心这种香气会让君王过于沉醉,从而不再注意其他事物。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宫廷生活,展示了对权力、宠爱和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变迁和未来的担忧。

收录诗词(104)

江总(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 字:总持
  • 生卒年:519~594

相关古诗词

杂曲三首(其一)

行行春径蘼芜绿,织素那复解琴心。

乍惬南阶悲绿草,谁堪东陌怨黄金。

红颜素月俱三五,夫婿何在今追虏。

关山陇月春雪冰,谁见人啼花照户。

形式: 乐府曲辞

杂曲三首(其二)

殿内一处起金房,并胜馀人白玉堂。

珊瑚挂镜临网户,芙蓉作帐照雕梁。

房栊宛转垂翠幕,佳丽逶迤隐珠箔。

风前花管飏难留,舞处花钿低不落。

阳台通梦太非真,洛浦凌波复不新。

曲中唯闻张女调,定有同姓可怜人。

但愿私情赐斜领,不愿傍人相比并。

妾门逢春自可荣,君面未秋何意冷。

形式: 乐府曲辞

至德二年十一月十二日升德施山斋三宿决定罪福忏悔诗

四知无矫志,二施启幽心。

简通避人物,偃息还山林。

曲涧停驺响,交枝落幔阴。

池台聚冻雪,栏牖噪归禽。

石彩无新故,峰形讵古今。

大车何杳杳,奔马遂骎骎。

何以修六念,虔诚在一音。

未泛慈舟远,徒令愿海深。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别永新侯

送君张掖郡,分悲函谷关。

欲知肠断绝,浮云去不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