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二年十一月十二日升德施山斋三宿决定罪福忏悔诗

四知无矫志,二施启幽心。

简通避人物,偃息还山林。

曲涧停驺响,交枝落幔阴。

池台聚冻雪,栏牖噪归禽。

石彩无新故,峰形讵古今。

大车何杳杳,奔马遂骎骎。

何以修六念,虔诚在一音。

未泛慈舟远,徒令愿海深。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他行事坦荡毫无虚假之心,两次施舍开启了他隐居的幽静之志。
简化交往避免与世俗之人接触,闲暇时便回归山林休憩。
曲折溪流让马匹的脚步声停歇,交错的树枝为坐席带来阴凉。
庭院池塘积聚着冬日的冰雪,栏杆窗前是归巢鸟儿的喧闹。
山石的颜色不分新旧更替,峰峦的形态超越了时间的变迁。
大车缓缓行进在远方小道,快马则迅速飞驰而去。
如何修行六念(佛教概念)?一心一意的虔诚只在那一声佛号中。
未能乘着慈悲之舟行至远方,只能让心中的愿望之海愈发深邃。

注释

四知:指汉杨震的'四知'典故,比喻行事光明磊落,无不可告人之事。
二施:可能指两种布施行为,具体情境中可能涉及财施和法施。
幽心:隐居或清静的心境。
简通:简化交往,不喜繁复的社交。
偃息:休息,这里指归隐休息。
山林:隐居之地,象征远离尘嚣。
曲涧:弯曲的溪流。
驺响:驺,古代给贵族驾车的人,这里指马匹的声音。
交枝:交错的树枝。
幔阴:如帷幔般的树荫。
池台:园林中的水池和亭台。
冻雪:积雪,此处强调冬日景象。
栏牖:栏杆和窗户。
归禽:归巢的鸟儿。
石彩:山石的颜色。
新故:新旧,此处强调不变。
峰形:山峰的形状。
讵古今:岂论古今,超越时间变化。
大车:可能指大型车辆,象征缓慢稳重。
杳杳:遥远、渺茫的样子。
奔马:快速奔跑的马。
骎骎:形容马跑得很快。
六念:佛教术语,指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六种修行方法。
一音:佛的一声说法,比喻一心向佛的虔诚。
慈舟:比喻佛法或慈悲之心如同渡人之舟。
愿海:信徒发下的广大誓愿,如同深海一般无边无际。

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深厚的佛学色彩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开篇"四知无矫志,二施启幽心"表达了对宇宙真理的追求以及内在修养的重要性。接着"简通避人物,偃息还山林"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归隐自然的生活状态。

诗中"曲涧停驺响,交枝落幔阴"运用了生动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池台聚冻雪,栏牖噪归禽"则更进一步地展现了自然界与人文空间的融合。

在"石彩无新故,峰形讵古今"一句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表达了对永恒不变的追求和对历史时光流逝的沉思。紧接着"大车何杳杳,奔马遂骎骎"描绘了一种急促而又有力的动态画面,可能象征着修行者的坚定与决心。

诗人在"何以修六念,虔诚在一音"中提出了内心修养的重要性和集中精神于一念之上的必要。最后两句"未泛慈舟远,徒令愿海深"则表达了对未来旅程的期待以及对宽广心灵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内在修养和宇宙真理的探索,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提升的主题。

收录诗词(104)

江总(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

  • 字:总持
  • 生卒年:519~594

相关古诗词

别永新侯

送君张掖郡,分悲函谷关。

欲知肠断绝,浮云去不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别南海宾化侯诗

石关通越井,蒲涧迩灵洲。

此地何辽夐,群英逐远游。

高才袁彦伯,令誉许文休。

悠焉值君子,复此映芳猷。

崤函多险涩,星琯壮环周。

分歧泣世道,念别伤边秋。

断山时结雾,平海若无流。

惊鹭一群起,哀猿数处愁。

是日送归客,为情自可求。

终谢能鸣雁,还同不系舟。

其如江海泣,惆怅徒离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别袁昌州诗二首(其二)

客子叹途穷,此别异西东。

关山嗟坠叶,歧路悯征蓬。

别鹤声声远,愁云处处同。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别袁昌州诗二首(其一)

河梁望陇头,分手路悠悠。

徂年惊若电,别日欲成秋。

黄鹄飞飞远,青山去去愁。

不言云雨散,更似东西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