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三日相公花下小饮赋四题(其二)九月二十八日牡丹

香包已向青春发,又见秋深特地开。

应笑菊残无意思,不能邀赋洛阳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翻译

香包已经散发出青春的气息,此刻在秋意渐浓时特别绽放。
它似乎在嘲笑菊花凋零没有情趣,无法邀请到像洛阳才子那样的文人墨客来吟诗作赋。

注释

香包:指装饰有香气的袋子,常用于节日或赠予。
青春:象征生命力和活力。
秋深:秋季的深处,表示时节已晚。
特地:特意,特别。
菊残:菊花凋谢。
无意思:缺乏趣味或吸引力。
不能:不具备能力。
邀赋:邀请吟诗作赋。
洛阳才:指有才华的文人,这里可能暗指历史上著名的才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十月三日相公花下小饮赋四题(其二)九月二十八日牡丹》,通过对十月三日牡丹在秋深时节依然绽放的描绘,表达了对牡丹坚韧生命力的赞赏。"香包已向青春发"暗示牡丹在春天时已经盛开,而"又见秋深特地开"则强调了牡丹在秋季依然傲然开放,不同于菊花的凋零。诗人以"应笑菊残无意思"来调侃菊花的早衰,同时也赞美了牡丹的才情,暗示其如同洛阳才子般富有诗意和魅力。整体上,此诗寓言于花,借牡丹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高雅品质的追求和对时光流转中美好事物的珍视。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十月三日相公花下小饮赋四题(其四)三日宴集

萧然寒圃有残芳,吟遍朱栏向夕阳。

既许坐陪公衮贵,却惭蒿羽接鸾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十月三日相公花下小饮赋四题(其一)拒霜

木杪芙蓉花,开非红艳早。

常畏晚霜寒,朱华竞衰草。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皓]韵

十月三日相公花下小饮赋四题(其三)残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秀,犹得奉清觞。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阳]韵

又依韵

多病相如不复云,更何曾有卓文君。

他时我向会稽去,只是荆钗与布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