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密州苏学士快哉亭太史云此城之西北送客处也

出城送客客未来,主人到此先徘徊。

地临潍水极清旷,每为送客双眼开。

客来既坐歌管作,红袖劝酒无停杯。

主人自醒客已醉,门外落日骊驹催。

揖客上马退岸帻,未忍便拥千骑回。

满襟高兴属轩槛,野阔风长真快哉。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翻译

出门送别客人还未到,主人先在此徘徊。
这里地处潍水边,景色开阔而宁静,每次送别都让人心胸开阔。
客人来了坐下后,音乐和歌声响起,红衣女子劝酒不停。
主人已经清醒,但客人已醉,门外夕阳下马车催促着离去。
主人作揖送客上马,取下头巾,还不忍心立刻带着大批随从返回。
满心欢喜都留在了这里,野外广阔,风大而畅快。

注释

客:指被送别的客人。
徘徊:犹豫不决或来回走动。
潍水:古代河流名。
清旷:清澈而空旷。
红袖:代指女子。
劝酒:劝人饮酒。
骊驹:黑色的骏马,常用于贵族出行。
催:催促。
岸帻:取下头巾。
拥:簇拥。
高兴:愉快的心情。
轩槛:门窗或栏杆,引申为眼前景色。
野阔风长:野外开阔,风势强劲。
快哉:畅快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的温馨画面,表达了主人对即将离去客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开篇“出城送客客未来,主人到此先徘徊”两句,通过主人的徘徊不前,展现了他对客人离别的不舍与期待。

接着,“地临潍水极清旷,每为送客双眼开”写出了主人面对美丽的自然风光,每当送别时总是睁大双眼细细欣赏,这不仅是对景色的赞美,也映射出主人送别时的心情。

“客来既坐歌管作,红袖劝酒无停杯”两句生动描绘了宴席间的热闹场景,以及主人和客人之间的欢聚之乐。主人通过歌声与音乐的创作,以及红袖女生的劝酒,表达了对客人的挽留之情。

“主人自醒客已醉,门外落日骊驹催”则描绘出了宴席渐晚,主人虽然还清醒,但客人已经饮酒至醉,而门外的夕阳和赶路的马匹都在提醒着即将到来的离别。

“揖客上马退岸帻,未忍便拥千骑回”两句写出了送别之际,主人依依不舍地为客人整理马具,同时内心充满了对客人的眷恋,不忍心让他离开。

最后,“满襟高兴属轩槛,野阔风长真快哉”表达了即便是离别之际,也要以高昂的兴致和宽广的心胸去面对,而“野阔风长真快哉”则是一种超脱世俗、乐观向上的情感抒发。

整首诗通过送客的场景,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以及离别时的复杂心理。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如徘徊与未来、清旷与双眼开、自醒与已醉等,都增强了情感的张力。而主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即将到来的离别的不舍,共同构筑了一幅生动的送别图景。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寄题湖州沈秀才天隐楼

自念久不偶,归老东南州。

地名水精宫,家有天隐楼。

收捲势利心,欲与汗漫游。

出处固以义,无为子光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寇君玉郎中大蟹

蟹性最难图,生意在螯跪。

伊人得之妙,郭索不能已。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崔觐诗

崔觐者高士,梁州城固人。

读书不求官,但与耕稼亲。

夫妇既已老,左右无子孙。

一日召奴婢,尽以田宅均。

俾之各为业,不用来相闻。

遂去隐南山,杂迹麋鹿群。

约曰或过汝,所给为我陈。

有时携其妻,来至诸人门。

乃与具酒食,啸咏相欢欣。

山南郑馀庆,辟之为参军。

见趣使就职,漫不知吏文。

已复许谢事,但谓长者云。

补阙王直方,本觐之比邻。

文宗时上书,召见蒙咨询。

荐觐有高行,用可追至淳。

诏授起居郎,褒斜走蒲轮。

辞疾不肯至,高风概秋旻。

我昨过其县,裴回想芳尘。

访问诸故老,寂无祠与坟。

斯人久不竞,薄夫何由敦。

此县汉唐时,诸公扬清芬。

刻诗子坚庙,来者期不泯。

形式: 古风

惜杏

北园山杏皆高株,新枝放花如点酥。

早来其间有啼鸟,儿女尽识名提壶。

急教取酒对之饮,满头乱插红模糊。

可怜后日再来此,定见随风如锦铺。

形式: 古风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