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久不请谒登南楼望成父西庵慨然奉思因成小诗

南郭子綦隐,西郊杜老居。

风流知异代,臭味本吾庐。

高阁深翻贝,虚堂静散书。

经旬想颜色,着雨问何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生活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与世隔绝、淡泊明志的情怀。

"南郭子綦隐,西郊杜老居" 开篇即设定了一个隐逸的空间,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风流知异代" 这里的“风流”指的是诗人所处时代的文化艺术风貌,而“异代”则暗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心境,仿佛能够穿越历史的长河,与古人对话。

"臭味本吾庐" 一句,则是对自己生活环境的一种幽默表述。“臭味”并非贬义,而是一种淡泊名利、不求闻达于世的态度。这里的“庐”指的是诗人居住的地方,隐喻着一种简朴而自在的生活状态。

"高阁深翻贝,虚堂静散书" 描述了诗人藏书于高阁之中,并不时翻阅的场景。这里的“贝”可能指的是古代用作货币或装饰的贝壳,也可以理解为珍贵的书籍。而“虚堂静散书”则表明了诗人的阅读活动是在一个宁静且空旷的空间中进行,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操。

"经旬想颜色,着雨问何如"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在观察天气变化时所产生的一种感慨。这里的“经旬”指的是时间的流逝,而“想颜色”则是在思考天空颜色的变化。最后一句“着雨问何如”,则是在询问伴随而来的细雨,它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意境或情绪。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生活状态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779)

李弥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 号:筠西翁
  •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1085~1153

相关古诗词

小云堂

老子何因一念差,肯将簪绂换袈裟。

同参尚有满路在,异世犹将逊老誇。

结习未忘能作舞,因缘那得见拈花。

却修净业寻来路,澹泊如今居士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山门晚归

毗耶香饭壑源春,午枕聊分百亿身。

旋落涧泉高下语,自鸣山鸟送迎人。

云山往岁真成癖,觞咏一时俱绝尘。

已办归途踏山暝,试扪高壁上星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山中遇雨

卯酒催归梦,僧房借枕头。

客愁三日雨,山意十分秋。

鸣涧涨还落,凝云去复留。

阳乌肯回翼,高处卜深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山居寄友人

结庐人境经过少,晚起长遭稚子催。

闲处赤心忧国尽,病中白发爱山回。

林泉可使居无竹,风雨空嗟摽有梅。

不遣飞奴频过我,欲将怀抱向谁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