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卯酒催归梦,僧房借枕头。
客愁三日雨,山意十分秋。
鸣涧涨还落,凝云去复留。
阳乌肯回翼,高处卜深游。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山中遭遇秋雨的境况和心情。开篇“卯酒催归梦,僧房借枕头”两句,通过对时间(午后)和环境(寺庙)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闲适自得的情趣,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外漂泊、借宿于僧房的生活状态。
接着“客愁三日雨,山意十分秋”表达了诗人因连绵的秋雨而生的旅愁,以及对山中秋景的深切感受。这里的“三日雨”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写实,也象征着诗人的心境和情怀。
“鸣涧涨还落,凝云去复留”两句则描绘了山中的雨水声响、云雾变化的景象,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审美情趣。
最后,“阳乌肯回翼,高处卜深游”两句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山中雨景,不畏艰险,愿意在高处寻找更深远的地方游历的心境。这里“阳乌”指的是太阳被乌云遮蔽,“肯回翼”则是比喻诗人不畏惧困难,愿意冒险前行。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山中秋雨景象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感和对自然美的无限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不详
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结庐人境经过少,晚起长遭稚子催。
闲处赤心忧国尽,病中白发爱山回。
林泉可使居无竹,风雨空嗟摽有梅。
不遣飞奴频过我,欲将怀抱向谁开。
杖藜寻胜复中休,不比红尘走燕骝。
幽趣未穷随雨断,高情无尽与云浮。
冥冥深树秋犹暗,猎猎新蒲暖更柔。
老去行藏甘一壑,不须重广畔牢愁。
东郡连墙日,行藏二纪馀。
空留冢上剑,不见枕中书。
山黑佳城閟,堂阴旦宅虚。
悲心寄松槚,哀韵拥輀车。
不作鸾台梦,来寻凤沼春。
劬劳知永慕,寿考见深仁。
示疾元非病,离人已反真。
生绡写遗恨,犹露衮衣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