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深山中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开篇"结庐人境经过少,晚起长遭稚子催"表明隐者远离尘世,选择了与世隔绝的生活,但即便如此,也无法完全摆脱外界的干扰,甚至需要由孩子来唤醒和提醒。随后的"闲处赤心忧国尽,病中白发爱山回"则透露出隐者虽身在深山,却依然心系国家的忧虑,即便是在疾病中,也无法减少对山林的眷恋。
接下来的"林泉可使居无竹,风雨空嗟摽有梅"表达了隐者对于自然环境的适应和享受,即使没有竹子,仍能在林泉之间找到安身之所。即便是在风雨交加中,也只能对着梅花发出叹息,感慨万千。
最后两句"不遣飞奴频过我,欲将怀抱向谁开"则显露出隐者对于外界的疏离和自我封闭的心境。即便是亲近的人,也不允许他们经常来访,这份孤独和封闭,似乎是在寻找一个倾诉之人,却又不知该向谁敞开心扉。
整首诗通过隐者的生活细节,展现了其对于世俗的淡然、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深处的孤独与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