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落雁西风。唤取红襟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翻译

水声清幽悦耳,彻夜回荡,但谁又是它的知音呢?前朝如梦,边愁难写。
极目望去,天边的云中.征人与征雁同行于秋风之中。如此悲凉之景,让人不禁伤怀,只好唤来歌女消愁,不要让英雄热泪轻易落下。

注释

泠泠:形容水流声清脆。
关塞:此处泛指边关之地。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落雁西风:这句写居庸关的形势极其险要。
唤取红襟翠袖,莫教泪洒英雄:化用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倩何人唤取,红襟翠袖,揾英雄泪”。
红襟翠袖:指歌女。

鉴赏

这首词以清冷的音乐声开篇,传达出一种孤独和怀旧的情绪。"泠泠彻夜"描绘了夜晚乐声悠长,却无人能真正理解,暗示了词人的寂寞心境。"如梦前朝何处也"进一步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追忆和失落感,仿佛那些美好的岁月已远去,不知所踪。

"一曲边愁难写"直接点明了词人的情感主题——边塞的愁苦难以言表,可能暗指战事或离别之苦。接下来的"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通过描绘边关的辽阔与雁南飞的景象,强化了词人内心的孤寂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最后两句"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则是词人渴望得到慰藉,希望有人能以温情陪伴,不要让英雄的泪水独自洒落,展现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柔情和无奈。

整体来看,纳兰性德的这首《清平乐》以边塞为背景,通过音乐、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出词人深沉而细腻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194)

纳兰性德(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字:容若
  • 号:楞伽山人
  • 籍贯:满洲
  • 生卒年:1655-1685

相关古诗词

渔父

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剪芙蓉。

人淡淡,水濛濛,吹入芦花短笛中。

形式: 词牌: 渔歌子

眼儿媚.咏梅

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形式: 词牌: 眼儿媚

菩萨蛮

为春憔悴留春住,那禁半霎催归雨。深巷卖樱桃,雨余红更娇。

黄昏清泪阁,忍便花飘泊。消得一声莺,东风三月情。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形式: 词牌: 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