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徐令韵

少日曾披九虎关,谁怜投老却乘边。

贰车谩说半刺史,多稼惟欣大有年。

榆柳关河无犬吠,牛羊阡陌断烽烟。

玉关人老知无用,庙算如今出万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年轻时曾闯过九虎关,如今垂暮却在边疆奔波。
说起贰车,不过是半个刺史,丰收之年才让人欣喜。
榆柳围绕的关河静寂无声,烽火连天的景象已不再见。
玉门关的老兵深知自己无能为力,现在朝廷的策略却是万全之策。

注释

少日:年轻时。
九虎关:险要之地。
投老:垂暮之年。
乘边:在边疆。
贰车:官职名,这里指代自己。
半刺史:仅有的官职。
多稼:丰收。
大有年:丰年。
榆柳关河:榆柳环绕的关河。
犬吠:狗叫声。
烽烟:战争烽火。
玉关人老:玉门关的老兵。
无用:无能为力。
庙算:朝廷策略。
万全:全面周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年轻时的英勇气概与年迈后的平和心态。开篇"少日曾披九虎关,谁怜投老却乘边"两句,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从年轻时期的豪情壮志到晚年的退守防线,体现了生命力与时间流逝的对比。

"贰车谩说半刺史,多稼惟欣大有年"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丰收岁月的珍视。这里的“贰车”可能指的是往事如同陈旧的车辆,而“谩说”则是对那些往事的回忆与评述。诗人不仅在叙述自己的经历,也在思考历史的教训。

接下来的"榆柳关河无犬吠,牛羊阡陌断烽烟"两句,通过描绘边塞的宁静景象,传达了一种战争之后的和平与安宁。这里的“榆柳关河”构成了一幅生动的边境风光画面,而“无犬吠”、“牛羊阡陌断烽烟”则表明了战事结束后的平静生活。

最后,"玉关人老知无用,庙算如今出万全"两句,诗人坦然接受了自己年迈力不从心的现实,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这里的“玉关”可能指的是边塞之地,而“人老知无用”则是诗人自谦之言,承认自己的力量与贡献已不再如往昔。而“庙算如今出万全”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和平的期盼。

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示了生命的变迁和个人的成长历程,同时也传递了一种对历史、和平与未来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94)

吴儆(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备。与兄吴俯讲学授徒,合称“江东二吴”。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调鄞县尉。孝宗乾道二年(1166)知安仁县。淳熙元年(1174),通判邕州。淳熙五年(1178),迁知州兼广南西路安抚都监。以亲老奉祠。淳熙七年(1180),起知泰州,寻复奉祠。淳熙十年(1183)卒,年五十九,谥文肃。张栻称他“忠义果断,缓急可仗。”

  • 字:恭父
  •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 生卒年:jǐng)(1125~1183

相关古诗词

次韵李提点雪中登楼之什

楼高思远入天涯,瑶海光中景象赊。

未说因风翻柳絮,须看和月上梅花。

山茶有句真成画,庭柏无心不受誇。

人物梁园零落久,一时胜赏属诗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次韵李提点雪中登楼之什二首(其二)

朝来园柳变融和,深院啼鸦少客过。

清坐渐看银色遍,佳眠更觉溜声多。

谩誇明月舟中兴,争似销金帐底歌。

夜入蔡州擒叛将,拟将椽笔颂元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次韵李提点雪中登楼之什二首(其一)

高情应与水云宽,江北江南望渺漫。

逐马银杯端可赏,屯边铁甲得无寒。

已知与国同休戚,且庆丰年表治安。

杀气已消春意动,曈曈日色上云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过丛桂堂故叔祖教授读书之所

古瓦颓垣迹已陈,孤猿别鹤自哀吟。

可怜丛桂烟芜没,惟有一池春水深。

秀木千章新过雨,寒山一带暮伤心。

清风明月时来此,梦断云飞何处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