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其二)

召公方伯尊,材亦圣人亚。

农时惮烦民,听讼小棠下。

嗟今千里长,已耻问耕稼。

弹琴高堂上,欲以无为化。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鉴赏

这首诗《杂诗(其二)》由宋代诗人王令所作,通过对召公这一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圣贤之治的向往与对当今社会现实的反思。

首句“召公方伯尊,材亦圣人亚”赞美了召公作为一方之长的崇高地位和卓越才能,将其比作仅次于圣人的存在,凸显出召公在治理国家方面的非凡能力。接着,“农时惮烦民,听讼小棠下”描述了召公在农忙时节关心百姓,亲自处理诉讼案件的情景,展现了他体恤民情、亲力亲为的领导风范。

然而,接下来的“嗟今千里长,已耻问耕稼”则揭示了诗人对当下社会的不满。他感叹于今日官员与百姓之间的距离拉大,甚至耻于询问农事,反映出官僚主义的盛行和与民脱节的现象。最后,“弹琴高堂上,欲以无为化”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的追求,即希望统治者能像古代圣贤那样,在高堂之上弹琴自娱,通过无为而治的方式感化民众,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对古代圣贤之治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社会问题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答友

客尝疑西伯,何至羑里辱。

瞽鳏虽父子,尚脱井廪酷。

昏主虽圣臣,飞祸安可卜。

致命遂其志,虽穷不为戮。

形式: 古风

不愿渔(其二)

采薇南山阿,归耕南山下。

食苦心无虞,守约自闲暇。

出处皆有义,在理无用讶。

今人举一隅,何足语学稼。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杂诗效孙莘老(其二)

犬羊养于人,壮则人食之。

猛虎嗜人肉,终昧猎者机。

豺狼与狗同,为害岂必威。

封狐能为人,还作行子妻。

形式: 古风

东城

昔予出东城,初见垄上耕。

忽忽自北至,岁月令人惊。

虽云一草死,万物尚华荣。

谁能当此时,叹息微阴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