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夜作

百年古谓风前烛,我逾七十饭不足。

亦知生世无工拙,久向人间耐荣辱。

今年上元灯满城,十里东风度丝竹。

蓬窗湿薪不禦寒,独取残书伴儿读。

忽然得意见古人,半碗冻齑甘胜肉。

书生盖棺事未定,论著傥存终见录。

富贵无名岂胜数,意气空能骄世俗。

君不见拄天拄地邢君牙,不如诗人穷瞎张太祝。

形式: 古风

翻译

百年来如同风前之烛,我已年过七十,生活清贫。
深知人生不论技艺高低,长久以来在世间忍受荣辱。
今年元宵灯火通明,十里长街飘荡着音乐声。
破旧窗户下湿柴难御寒,只有残书陪伴孩子读书。
忽然领悟古人智慧,半碗冷菜也胜过美味的肉。
书生的成就还未定论,如果著作留存,终将被人铭记。
富贵而无名的人多的是,仅凭意气又能傲视世俗。
你没看到吗?邢君牙虽权倾天下,却不如贫穷瞎眼的张太祝有诗才。

注释

百年:形容时间长。
风前烛:比喻寿命短、随时可能熄灭。
饭不足:食物匮乏。
工拙:技艺好坏。
人间:世间。
耐:忍受。
上元:元宵节。
灯满城:灯火辉煌。
丝竹:音乐。
蓬窗:简陋的窗户。
湿薪:湿柴。
禦寒:抵御寒冷。
冻齑:冰冷的咸菜。
甘胜肉:味道胜过肉。
盖棺:人死后。
事未定:成就未定。
傥:或许。
胜数:无数。
意气:志气,傲气。
拄天拄地:形容权势极大。
邢君牙:虚构人物,象征权势。
穷瞎:贫穷且失明。
张太祝:张姓太祝,可能指诗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上元夜作》,通过描绘上元节灯火繁华的场景,展现了诗人自身的境遇和心境。首句“百年古谓风前烛”以风中摇曳的蜡烛比喻人生短暂,而“我逾七十饭不足”则表达了诗人年迈体衰的生活艰辛。接着,诗人感慨人生无常,不论工拙,都能在人世间经历荣辱。

上元之夜,满城灯火,丝竹声声,然而诗人身处蓬窗,薪火微弱,只能与书籍为伴,儿子在一旁读书。他从古人身上得到启示,即使生活清贫,如“半碗冻齑甘胜肉”,也能从阅读中找到乐趣和精神满足。诗人以“书生盖棺事未定,论著傥存终见录”表达自己对学术追求的执着,认为名声富贵比不上学问的流传。

最后,诗人以邢君牙和张太祝两个历史人物为例,邢君牙权高位重却不如穷瞎的张太祝有名,暗示了他对于世俗名利的看法,更看重精神的富足和人格的意气。整首诗寓言深刻,体现了陆游淡泊名利、崇尚学问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上元雨

城中酒垆千百所,不忧不售惟忧雨。

今年上元灯满城,曲巷深坊闹歌舞。

天公不借一日晴,风吹灯死雨如倾。

家家移床避屋漏,不闻人声闻屐声。

形式: 古风

上章纳禄恩畀外祠遂以五月初东归五首(其四)

身是风前一断蓬,经年窃食竟何功。

倚天青嶂迎船出,扑马红尘转眼空。

网户饷鱼胜丙穴,旗亭送酒等郫筒。

死前幸作扶犁叟,免使淮南笑发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下元日五更诣天庆观宝林寺

朝罢琳宫谒宝坊,强扶衰疾具簪裳。

拥裘假寐篮舆稳,夹道吹烟桦炬香。

楼外晓星犹磊落,山头初日已苍凉。

鸣驺应有高人笑,五斗驱君早夜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与子坦子聿元敏犯寒至东园寻梅

北风吹人身欲僵,老翁畏冷昼闭房。

梅花忽报消息动,意气山立非复常。

二儿一孙奉此老,瘦藤夭矫凌风霜。

幽禽白颊忽满树,似与我辈争翱翔。

沟绝无声冻地裂,耿耿寒日青无光。

归来相视不得语,小榼一写鹅儿黄。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