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避暑

行道遭三伏,流年当百殃。

舌乾元少味,体倦不安床。

逃暑少宽舍,沃焦无冷浆。

时依乔木下,俄顷得微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行走在炎炎夏日的道路上,岁月仿佛承受着无数灾祸。
口干舌燥,食物失去了原有的味道,身体疲惫,难以安睡在床榻上。
躲避酷暑,却找不到舒适的避暑处,连解渴的冷饮也难觅。
只有偶尔靠着高大的树木,片刻间才能感受到一丝微弱的清凉。

注释

行道:道路。
三伏:夏季最热的三个月。
流年:岁月。
百殃:众多不幸之事。
舌乾:口干。
元少味:失去原有滋味。
体倦:身体疲倦。
不安床:难以入睡。
逃暑:躲避炎热。
宽舍:宽敞的避暑处。
沃焦:炽热之地。
冷浆:冷饮。
乔木:高大树木。
俄顷:片刻。
微凉:轻微的凉意。

鉴赏

这首宋诗《林下避暑》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作品,描绘了夏日酷暑中行人的艰辛与寻求清凉的场景。诗人通过"行道遭三伏,流年当百殃",表达了在炎热的三伏季节里,人生仿佛遭遇诸多不幸,身心疲惫。"舌乾元少味,体倦不安床"进一步刻画了高温下口舌干燥、身体疲乏的状态,连基本的饮食都失去了滋味。

"逃暑少宽舍,沃焦无冷浆"写出了寻找避暑之地的不易,即使是找到稍微阴凉的地方,也没有凉爽的饮料解渴。最后两句"时依乔木下,俄顷得微凉"则描绘了片刻的安慰,诗人暂时倚靠大树之下,感受到一丝微弱的凉意,带来一丝慰藉。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夏日避暑的艰难,以及对清凉片刻的珍视,寓含了人生的艰辛与对宁静的向往。

收录诗词(702)

郭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苦热三首(其三)

南方炎瘴极,所见异平生。

日月双风鞴,乾坤一火坑。

泉源多水竭,官道少人行。

却忆岷山底,萧然九夏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苦热三首(其二)

宇宙何蒸溽,山川久旱乾。

浃肤惟汗雨,脱腕是冰纨。

永昼固难避,终宵宁暂安。

三农忧稼穑,无物可输官。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苦热三首(其一)

纤云都扫迹,烈日正燔空。

人立洪炉上,鱼游沸鼎中。

四山浑束热,一叶不吹风。

屈指秋期近,清凉四海同。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范深父察推挽词

荣国诸孙迥不同,妙年英气吐长虹。

圣经每陋三家学,文阵平收一战功。

可但芹宫滋教雨,更看花县畅仁风。

诗书满腹成何事,惆怅舟移夜壑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