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思

西北黄云暮,声声画角愁。

阴山一夜雨,白草四郊秋。

乱雁鸣寒渡,飞沙入废楼。

何时番色尽,此地见芳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黄昏时分西北天空黄云密布,号角声声令人愁绪满怀。
阴山下了一夜的雨,四周的草原在秋日里更显苍茫。
失群的大雁在寒冷的渡口哀鸣,风卷着沙尘涌入荒废的楼台。
不知何时异族的侵扰能终止,好让这里重现美丽的水边绿洲。

注释

西北:指中国的西北方向,常有战乱和边塞风情。
黄云:黄色的云层,常形容黄昏或有沙尘的天气。
画角:古代军中的一种乐器,声音凄厉,常用来报警或发号施令。
愁:忧愁,这里表达了对战争或离别的哀愁。
阴山:中国北方的一座山脉,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一夜雨:形容雨下了一整夜,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白草:秋天枯萎变白的草,象征着萧瑟的秋景。
四郊:四方的郊区,泛指广阔的乡村地区。
乱雁:失群的大雁,象征着流离失所的人们。
寒渡:寒冷的渡口,暗示季节的转换和环境的凄凉。
飞沙:被风吹起的沙子,描绘出荒凉的景象。
废楼:废弃的楼台,象征着往昔繁华不再。
何时:什么时候,表达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盼。
番色:指异族统治或影响的颜色,这里代指战争或外族侵扰。
尽:结束,停止。
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小岛,象征和平与美好的生活环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的萧瑟与孤寂之感,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园的思念之情。

"西北黄云暮"一句,以黄色的晚霞为背景,设置了整个诗歌的意境。"声声画角愁"则点明了边塞上吹奏的军号声声,不仅是警戒的信号,也是诗人心中萦绕不去的忧思。

接下来的"阴山一夜雨,白草四郊秋",通过对阴沉山色和连夜降雨后草木变白的描述,渲染出了一种凄清而又略带哀伤的情怀。这里的“秋”字,更增添了萧瑟孤寂之感。

"乱雁鸣寒渡"一句,以大群雁鸟在寒冷的河流上空鸣叫,生动地表现了边塞的荒凉与诗人的孤独感。"飞沙入废楼"则进一步描绘出了一种时间的消逝与事物的荒废,让人不禁思索生命的脆弱和世事的无常。

最后两句"何时番色尽,此地见芳洲",诗人似乎在问自己,什么时候能够摆脱这种边塞之苦,重新回到那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地方。这里的“番色”指的是边疆的艰苦生活,而“芳洲”则是对家乡美好风光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景色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深沉的边塞之思与对远方家园的无限留恋。

收录诗词(19)

栖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不详,越中(今浙江)人。常与李频、许棠、姚合、李洞、贾岛、无可等诗人往来赠答。唐宣宗大中年间住京城荐福寺,为内供奉,赐紫袈裟。工诗,尚苦吟。时人张乔谓其“篇章名不朽”。《全唐诗》共录其诗16首

  • 籍贯:僧唐代

相关古诗词

寻山僧真胜上人不遇

松下禅栖所,苔滋径莫分。

青山春暮见,流水夜深闻。

不坐看心石,应随出定云。

猿猱非可问,岩谷自空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寿昌节赋得红云表夏日

景候融融阴气潜,如峰云共火相兼。

霞光捧日登天上,丹彩乘风入殿檐。

行逐赤龙千岁出,明当朱夏万方瞻。

微臣多幸逢佳节,得赋殊祥近御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经废宫

终日河声咽暮空,烟愁此地昼濛濛。

锦帆东去沙侵苑,玉辇西来树满宫。

鲁客望津天欲雪,朔鸿离岸苇生风。

那堪独立思前事,回首残阳雉堞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王鍊师归嵩岳

飘然绿毛节,杳去洛城端。

隔水见秋岳,兼霜扫石坛。

一溪松色古,半夜鹤声寒。

迥与人寰别,劳生不可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