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授拾遗

奉诏登左掖,束带参朝议。

何言初命卑,且脱风尘吏。

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

当时非不遇,尚无过斯位。

况余蹇薄者,宠至不自意。

惊近白日光,惭非青云器。

天子方从谏,朝廷无忌讳。

岂不思匪躬,适遇时无事。

受命已旬月,饱食随班次。

谏纸忽盈箱,对之终自愧。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奉皇帝旨意进入朝廷任职,整理衣冠参与朝廷的讨论。
哪里想到初次任命职位低微,暂时摆脱了世俗官吏的纷扰。
杜甫和陈子昂,他们的才华名震天地。
他们那时并非没有得到赏识,但地位也没超过我现在的职位。
何况像我这样资质平庸的人,受到如此恩宠自己都感到意外。
接近皇帝的光辉,自觉并非国家栋梁之材。
天子正在广开言路,朝廷没有禁忌的话题。
难道我不考虑为国献身吗?只是恰逢国家太平无事。
接受任命已有几十天,按时上朝参与行列。
谏议的奏章突然装满了箱子,面对这些,我内心始终感到惭愧。

注释

奉诏:接受皇帝的命令。
左掖:古代官署名,这里指朝廷。
束带:整饰衣冠,表示庄重。
风尘吏:指世俗的小官吏。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
陈子昂:唐代著名诗人。
匪躬:不考虑个人安危,指尽忠报国。
班次:朝会时官员的行列位置。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初授拾遗》。通过这短暂的五言绝句,我们可以窥见诗人在获得官职后的内心世界和对治国理政的一些思考。

诗中的“奉诏登左掖,束带参朝议”表达了诗人接受皇帝的命令,参与朝廷决策的场景。这里,“左掖”指的是宫殿中的位置,而“束带”则是整理衣冠以示庄重,显示出诗人对这份职责的郑重态度。

紧接着的“何言初命卑,且脱风尘吏”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出身低微却能脱离世俗官场的感慨。这里,“初命卑”指的是最初的官职较为低下,而“风尘吏”则是对普通官员的称呼,意味着平凡和世俗。

第三句“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提及了两位著名诗人——杜甫和陈子昂,这里强调了他们的文学成就,如同笼络了整个天地,显示出诗人的文学自豪感。

随后的“当时非不遇,尚无过斯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在那个时代得到重用的幸运之情,并且认为自己的位置已经是非常理想的了。

紧接着,“况余蹇薄者,宠至不自意”中,“蹇薄”形容自己才华平平,而“宠至不自意”则表达了一种超出期待的惊喜感受,诗人觉得自己的才能并不足以获得这样的荣宠。

第六句“惊近白日光,惭非青云器”中,“惊近白日光”指的是对突然间得到显赫地位的震惊,而“惭非青云器”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是否配得上这样的荣耀而感到的羞愧和自责。

在接下来的“天子方从谏,朝廷无忌讳”中,“天子”指的是皇帝,而“从谏”则意味着皇帝愿意听取忠言。这里诗人表达了对当前政治环境的肯定,认为这是一个能够直言不讳、提出批评和建议的好时机。

紧接着,“岂不思匪躬,适遇时无事”中,“岂不思匪躬”意味着难道不是天降福佑,而“适遇时无事”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在一个相对和平的时代遇到这样良好的机会而感到的庆幸。

最后两句“受命已旬月,饱食随班次。谏纸忽盈箱,对之终自愧”中,“受命已旬月”指的是接受命令已经有几个月的时间了,而“饱食随班次”则是对官员按等级享受到的待遇的描写。最后,诗人提到自己的谏言已经像纸张一样充满箱子,但他仍然感到自愧,认为自己做得还不够。

总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白居易在初任官职后的内心世界,他既有对能够参与朝政的荣幸感,也有对自己的才华和成就的反思。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于当前政治环境的一种乐观态度,以及他作为一个谏言者所承担的责任感。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初领郡政衙退登东楼作

鳏茕心所念,简牍手自操。

何言符竹贵,未免州县劳。

赖是馀杭郡,台榭绕官曹。

凌晨亲政事,向晚恣游遨。

山冷微有雪,波平未生涛。

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

直下江最阔,近东楼更高。

烦襟与滞念,一望皆遁逃。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别元九后咏所怀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形式: 古风

别行简

漠漠病眼花,星星愁鬓雪。

筋骸已衰惫,形影仍分诀。

梓州二千里,剑门五六月。

岂是远行时,火云烧栈热。

何言巾上泪,乃是肠中血。

念此早归来,莫作经年别。

形式: 古风

别李十一后重寄

秋日正萧条,驱车出蓬荜。

回望青门道,目极心郁郁。

岂独恋乡土,非关慕簪绂。

所怆别李君,平生同道术。

俱承金马诏,联秉谏臣笔。

共上青云梯,中途一相失。

江湖我方往,朝廷君不出。

蕙带与华簪,相逢是何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