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漫书》由金代诗人宗端修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洞察与感慨。
首句“冷面宜教冷眼看”,诗人以“冷面”自喻,暗示自己面对世事时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不为外界的纷扰所动,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这里的“冷眼”不仅指物理上的温度低,更象征着内心的冷静与理智,是对复杂社会现象的一种理性审视。
次句“只惭索米向长安”,“索米”是古代文人求取俸禄或资助的委婉说法,“长安”则常被用来代指京城或政治中心。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不得不为了生活奔波于权力中心的无奈与羞愧之情,反映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以及文人在追求功名与维持自我尊严之间所面临的困境。
后两句“阴崖何限枯松树,望见屏帏尽牡丹”,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枯松树”与“牡丹”置于同一画面中,前者象征着坚韧不拔、历经风霜的生命力,后者则代表富贵繁华、繁荣昌盛的景象。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同时也隐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即在追求物质富足的同时,不应忽视内在精神的培养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宗端修对于个人命运、社会现实以及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体现了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