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蔡子华

故人送我东来时,手栽荔子待我归。

荔子已丹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客。

江南春尽水如天,肠断西湖春水船。

想见青衣江畔路,白鱼紫笋不论钱。

霜髯三老如霜桧,旧交零落今谁辈。

莫从唐举问封侯,但遣麻姑更爬背。

形式: 古风

翻译

老朋友送我向东去的时候,亲手种下荔枝等我回来。
荔枝已经红了,而我头发已白,仍然像江南未归的游子。
江南春天结束时,水面如天,西湖的春水令我心碎。
想象在青衣江边的路上,美味的白鱼和紫笋都不值一提。
像霜白的胡须的老人们,旧日的朋友都散落各处,如今还有谁能相认呢。
不要效仿唐举去追求封侯,只愿麻姑能再来按摩我的背部。

注释

故人:老朋友。
东来:向东去。
荔子:荔枝。
丹:红色。
江南:江南地区。
青衣江:地名,在四川。
麻姑:传说中的仙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名为《寄蔡子华》。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深切怀念和对过往时光的无限留恋。

开篇“故人送我东来时,手栽荔子待我归。”表达了朋友在诗人东行之际种植荔枝以待其归来的深情厚谊。荔枝作为一种需要时间成熟的果实,不仅象征着友情的长久,而且也映射出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荔子已丹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客。”则透露出诗人的哀伤与自嘲。荔枝已经红熟,但诗人的头发却已斑白,这强烈的对比不仅表达了时光流逝、人事变迁,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漂泊感。

“江南春尽水如天,肠断西湖春水船。”这一句描绘了江南春末的美丽景色,而“肠断”二字则传达出了诗人对这份美景无法亲临、内心的不舍和痛苦。

“想见青衣江畔路,白鱼紫笋不论钱。”这里,诗人通过对故乡风光的怀念,表达了他想要重返那个简单纯粹的世界,不再计较世俗的得失。

“霜髯三老如霜桧,旧交零落今谁辈。”则是诗人对于朋友之间关系的反思。岁月流逝,让曾经的盟誓和友情变得脆弱不堪,就像树木被霜冻一样。

最后,“莫从唐举问封侯,但遣麻姑更爬背。”诗人提到历史上的故事,劝诫人们不要追求功名利禄,而是要珍惜眼前的简单快乐。麻姑爬背则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她年老体弱却还在为生计奔波,这里用来比喻诗人自己对生活的无奈与辛酸。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对友谊、时光和生命的深刻体会。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钱四寄其弟和

再见涛头涌玉轮,烦君久驻浙江春。

年来总作维摩病,堪笑东西二老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故周茂叔先生濂溪

世俗眩名实,至人疑有无。

怒移水中蟹,爱及屋上乌。

坐令此溪水,名与先生俱。

先生本全德,廉退乃一隅。

因抛彭泽米,偶似西山夫。

遂即世所知,以为溪之呼。

先生岂我辈,造物乃其徒。

应同柳州柳,聊使愚溪愚。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次周焘韵,并叙

道眼转丹青,常于寂处鸣。

早知雨是水,不作两般声。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庚]韵

送南屏谦师,并引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

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腋今安有。

先生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