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舟阻风

泽国天低星斗湿,疾风吹波作山立。

岸头草木皆震动,鸡犬鸣吠纷相及。

通宵万窍无停声,平明更作春涛惊。

青天东下日杲杲,风伯盛怒何当平。

人言航河只一苇,咫尺犹须论万里。

乃知世事不可期,指点舟人转船尾。

常悲无梁越长川,我今操舟翻百难。

平生所遇半如许,岂独此事堪长叹。

吁嗟屏翳真可鄙,岁岁祠官费秩礼。

我闻敌骑南渡年,万里长江波不起。

形式: 古风

翻译

水乡之地天空低垂,星星闪烁仿佛浸湿了,疾风吹起波浪如同山峰耸立。
岸边草木因风摇动,鸡犬叫声此起彼伏相互呼应。
整夜万籁俱寂没有停歇的声音,天亮时又变为春潮涌动的惊涛骇浪。
青天东方太阳明亮,风神怒气冲天何时才能平静。
人们常说渡河只需一片苇叶,但即使是近在咫尺,也要经历万里航行。
这才明白世事难以预料,只能指示船夫调整船舵。
常常感叹无桥横跨辽阔的河流,如今我掌舵船只历经重重困难。
一生中遭遇的艰难如此之多,岂止此事值得叹息。
哎,屏翳(风雨之神)实在可鄙,每年祭祀官员耗费大量秩礼。
我听说敌人的骑兵南渡那年,万里长江上却波澜不惊。

注释

泽国:水乡、沼泽地带。
星斗湿:星星仿佛被水打湿。
疾风:猛烈的风。
山立:形容波浪高大如山。
岸头:河岸。
纷相及:互相影响,此起彼伏。
通宵:整夜。
平明:天刚亮。
杲杲:明亮的样子。
风伯:风神。
一苇:比喻极小的事物。
咫尺:很近的距离。
世事不可期:世间事情无法预料。
舟人:船夫。
长川:长河。
操舟:掌舵。
敌骑:敌人的骑兵。
长江波不起:长江水面平静无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观的自然景象和内心的情感波动。开篇“泽国天低星斗湿,疾风吹波作山立”两句,通过对天气和风浪的生动描述,展现了一个狂风暴雨即将到来的紧张氛围。接下来的“岸头草木皆震动,鸡犬鸣吠纷相及”则更加深化了这种紧迫感,展示了自然界在风暴面前的无力感。

诗人通过“通宵万窍无停声,平明更作春涛惊”这两句,传达了夜晚的喧嚣和早晨的惊叹,表明这个风暴是连续不断的,并且在清晨达到高潮。紧接着,“青天东下日杲杲,风伯盛怒何当平”则描绘了一幅春日被狂风压抑的景象,强调了自然界的力量和人的渺小。

诗中“人言航河只一苇,咫尺犹须论万里”两句,通过对比航行工具的大小与旅途的长短,表达了诗人对于前路的不确定感和对未来困难的预期。紧接的“乃知世事不可期,指点舟人转船尾”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无奈认识,以及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无助。

最后,“常悲无梁越长川,我今操舟翻百难。平生所遇半如许,岂独此事堪长叹”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一生的经历和挑战的感慨,以及对眼前这一困境的深刻体会。

整首诗通过对风暴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和命运时的复杂心态。

收录诗词(662)

张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 字:巨山
  •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 生卒年:1096—1184

相关古诗词

借居

借屋得修竹,复近清江湄。

衡门独看雪,众物有馀姿。

幽鸟下庭静,野泉通棹迟。

既谐避世心,况与尘事违。

幸无井臼劳,未免亲锄犁。

已放西山烧,种粟方俟时。

此外复何作,闭门但成诗。

形式: 古风

哭孙信道

悲君刻意异时流,十载经春着敝裘。

新陇预知成马鬣,旧书何苦似蝇头。

孟郊骨相终赍志,贾谊才能竟不侯。

寂寞声名千古事,定知无益夜台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夏致宏方城道中以诗见寄避地穷山秋雨仍作因次其韵

柴门直面排青壁,山木凋霜疏寂历。

西风吹雨众山昏,声落茅檐断还滴。

每读离骚伤远游,一为迁客又经秋。

四时代谢不停轨,澄江万古长悠悠。

丹枫蕙叶照岩壑,物态故欲增繁忧。

诗成满岫湿烟起,寸心折尽空搔头。

形式: 古风

斋祠湖上作

还山映平湖,未厌伤极目。

篮舆值初晴,步步转湖曲。

宿雾郁乔林,寒曦煦穹谷。

废刹今几时,浮图在山腹。

村荒樵牧多,岁晚粳稻熟。

曲岸倒菰蒲,回潭聚凫鹜。

前瞻岚岭分,右顾缘原绿。

游眺暂萧疏,沉吟反羁束。

斋祠奉简书,尸素惭微禄。

日暮闻幽禽,眷此林下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