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二首(其二)

洪乔晋名士,耻为致书邮。

扁舟石头路,百函委湍流。

惠固有不费,俛从谅何尤。

性也倘自异,却之尚为优。

奈何负诺责,而令任沉浮。

天报在尔子,晚解桓温仇。

答谢岂不审,何至空函投。

坐此竟弃绝,侘傺归山丘。

乃知网恢恢,小恶靡不酬。

寄语轻薄子,勿贻子孙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洪乔是晋代的知名人士,他以送信为耻辱。
乘坐小船沿着石头路,众多的信件被交付给湍急的流水。
给予恩惠本就无需回报,低下头接受,也没什么可指责的。
如果人的本性有所不同,拒绝也是种优美的选择。
然而违背承诺会带来责任,让信件随波逐流。
上天的报应在你的后代身上,最终能解开桓温的冤仇。
你难道不明白答复的必要吗?为何要空手投递信件。
因此你彻底断绝了联系,孤独地返回山林。
这才明白,世间法网宽广,任何小恶都会有相应的报应。
我奉劝轻浮之人,不要给子孙留下忧虑。

注释

洪乔:晋代名士。
致书邮:送信人。
扁舟:小船。
石头路:形容山路险峻。
惠:恩惠。
俛从:低头接受。
性也:人的本性。
桓温:历史人物,此处可能指代某人的冤仇。
审:明白,清楚。
侘傺:失意,落魄。
网恢恢:法网宽广。
小恶:微小的罪过。
轻薄子:行为轻浮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必大的《读史二首(其二)》。诗中,诗人以晋代名士洪乔不愿担任送信使者,将书信投入急流的典故开篇,表达了对轻率承诺和不负责任行为的批评。诗人认为,虽然洪乔本意可能是想避免琐事,但他未能履行诺言,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不仅未能消除桓温的怨恨,反而使自己陷入困境。诗人借此警示世人,即使微小的过失,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告诫人们不要轻易许诺,以免给后代带来麻烦。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教诲意义。

收录诗词(887)

周必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 字:子充
  • 生卒年: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读史二首(其一)

舜作九成乐,丹凤仪其宫。

周备既醉福,高冈始鸣桐。

区区汉宣帝,杂霸期群聋。

恽诛广汉族,一变高文风。

德教既不任,览辉理未通。

惟昔周道衰,麟出大野中。

尼父绝史笔,盖伤吾道穷。

汉治非虞周,凤来与麟同。

胡然颍川守,乃敢贪天功。

下义上赏奸,甚哉其相蒙。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钱守青原瑞霭图

青原台成知几春,倚栏但爱江山新。

那知遇事发奇秘,使君著眼惟忧民。

鲁台当年有故事,首验云黄期岁美。

凤翔仙伯记新亭,不志游观名雨喜。

纷纷烟霭何足祥,丰年上瑞不可忘。

江头白粲连万樯,剩与官家实太仓。

形式: 古风

陶渊明己酉重九诗一首某以此年此日舟次吉水距永和财一程耳辄用其韵先寄二兄十三弟并呈提举七兄

王觐十五载,归来稀旧交。

我鬓昔已华,今兹固宜凋。

去国甫重五,还家倏登高。

永和有兄弟,咫尺如烟霄。

缅怀江东使,地远心更劳。

遥知上翠微,江山胜金焦。

岂无茱萸酒,望望心郁陶。

相从会有日,永矣非一朝。

形式: 古风

堵䏂智庄僧德永写余真求赞

昔方三五少年,便作阿婆心切。

今以八十老翁,却学小儿口说。

如何不言不语,莫问是同是别。

只愿年丰饱吃饭,肚皮解了三条篾。

形式: 押[屑]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