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从翁中丞奉使黠戛斯六首(其三)

虽言穷北海云中,属国当时事不同。

九姓如今尽臣妾,归期那肯待秋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翻译

虽然曾经谈论过探索遥远的北海和云中的故事
但当时的边疆事务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注释

虽:即使。
言:谈论。
穷:尽头,偏远。
北海:古代对北方大海的泛称,可能指贝加尔湖或北冰洋。
云中:指边远的地区,如云雾缭绕的高山。
属国:附属国或边境地区的国家。
当时:过去的时代。
事:事务,事情。
不同:变化,不一样。
九姓:古代北方的一些民族。
尽:全部。
臣妾:奴隶或地位低下的女子,这里指被征服的人。
归期:回归的日期或期限。
那肯:怎么肯,哪里愿意。
待:等待。
秋风:秋天的风,象征着季节更替和归期的到来。

鉴赏

这四句诗是赵嘏在唐代创作的,属于送别类题材。诗人通过对比手书时与现实中的巨大差异,表达了自己对于友人出使黠戛斯(今吉尔吉斯斯坦一带)的担忧和不舍。

"虽言穷北海云中",这里的“穷北海”是指极北之地,这个地方在古代常被用来形容遥远或边陲。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对友人的羡慕和向往,因为诗人自己不能亲自去到那个地方。

"属国当时事不同",这里的“属国”是指依附于中央王朝的国家或地区,而“当时事不同”则暗示着边疆的艰苦与内地的安稳形成对比。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强调了友人所处环境的险恶和复杂。

"九姓如今尽臣妾",这里的“九姓”是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一种称呼,这些民族在唐朝时期已经归顺中央王朝。诗中的“尽臣妾”则意味着这些曾经独立的民族现在都成了大唐的臣子和仆人。

"归期那肯待秋风",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早日回归的渴望。秋风往往象征着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流逝,诗人希望朋友不要等到秋天才回来,而是能在秋风之前平安返回。

总体来说,这四句诗通过对比和期待,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出使边疆的不舍与担忧,以及对友人早日归来的殷切期望。

收录诗词(265)

赵嘏(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 字:承佑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 生卒年:约806年——约853年

相关古诗词

送从翁中丞奉使黠戛斯六首(其四)

牢山望断绝尘氛,滟滟河西拂地云。

谁见鲁儒持汉节,玉关降尽可汗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送从翁中丞奉使黠戛斯六首(其五)

山川险易接胡尘,秦汉图来或未真。

自此尽知边塞事,河湟更欲托何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送从翁中丞奉使黠戛斯六首(其六)

秦皇无策建长城,刘氏仍穷北路兵。

若遇单于旧牙帐,却应伤叹汉公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送王龟拾遗谢官后归浐水山居

水边残雪照亭台,台上风襟向雪开。

还似当时姓丁鹤,羽毛成后一归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