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从翁中丞奉使黠戛斯六首(其四)

牢山望断绝尘氛,滟滟河西拂地云。

谁见鲁儒持汉节,玉关降尽可汗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翻译

在牢山处远望,只见一片尘埃消失,河西的水波闪耀如云拂过大地。
谁能见到鲁地的儒生手持汉朝使节,使得玉门关外的敌军全部投降。

注释

牢山:形容山势险峻或偏远。
绝尘氛:隔绝尘世的纷扰。
滟滟:形容水波闪动的样子。
河西:指黄河以西地区。
玉关:古代边关名,这里指边关之地。
可汗军:指敌对军队,古时少数民族对君主的尊称。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风光和表达对出使官员的赞美之情的诗句。开篇“牢山望断绝尘氛”一句,通过“牢山”的高峻形象,传递了一种遥望中所感受到的壮阔与孤独,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尘嚣的意境。“滟滟河西拂地云”则是对边塞景色的描绘,河流在夕阳的映照下波光粼粼,与天际相接,形成一片苍茫之中仿佛可以触及天空的壮丽画面。

接着“谁见鲁儒持汉节”这句,通过历史上的典故——鲁迅持节守信的形象,来赞美诗中的主角,从翁中丞不仅是位高级官员,更是一位忠诚履行使命之人。最后,“玉关降尽可汗军”则表达了对从翁中丞出使所取得的辉煌战绩的赞扬,玉关即边疆要塞,可汗军指的是北方民族的军队,这里用“降尽”来形容其军事上的胜利。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赵嘏在描写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方面的才华,同时也反映出了唐代文学中常见的边塞题材和对英雄人物的颂扬。

收录诗词(265)

赵嘏(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 字:承佑
  • 籍贯: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 生卒年:约806年——约853年

相关古诗词

送从翁中丞奉使黠戛斯六首(其五)

山川险易接胡尘,秦汉图来或未真。

自此尽知边塞事,河湟更欲托何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送从翁中丞奉使黠戛斯六首(其六)

秦皇无策建长城,刘氏仍穷北路兵。

若遇单于旧牙帐,却应伤叹汉公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送王龟拾遗谢官后归浐水山居

水边残雪照亭台,台上风襟向雪开。

还似当时姓丁鹤,羽毛成后一归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送韦中丞

二年恩意是春辉,清净胸襟似者希。

泣尽楚人多少泪,满船唯载酒西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