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碧油幢下立功勋,韬略双全独见君。
一自赤心来报国,边头刁斗不曾闻。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碧油幢(可能是军中的重要标志)下立下赫赫战功的人物,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智谋过人,是难得的文武兼备之才。诗中通过“一自赤心来报国”表达了主人公对国家的忠诚和献身精神,他的英勇使得边疆的警戒声——刁斗(古代夜间巡逻时用以报时和警示的铜器)都未曾响起,象征着边疆的安宁与他的无声守护。整体上,这首诗赞扬了主人公的高尚品质和无私奉献,体现了宋朝文人士大夫的家国情怀。
不详
俗姓陈。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裁书拟欲扣天阁,往往无人可共论。
因得老生轻指拨,临风不觉暗消魂。
曾落石霜机外笏,又扶粗行到唐天。
只将四海垂纶手,虾蟹鱼龙一串穿。
欲识穷原处,何人为指迷。
夕阳鸡犬外,桃李自成蹊。
季咸曾相壶丘子,随变难分亟自逃。
输与高楼凝望者,烱然明可察秋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