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乌山柏庭僧宗文

清风明月休论景,翠竹黄花不离禅。

好个赵州关捩子,陶潜欲辩已忘言。

形式: 七言绝句

翻译

无需谈论清风与明亮的月亮,因为它们都是禅意的象征。
翠竹和黄花常伴禅心,与修行息息相关。

注释

清风:微风。
明月:明亮的月亮。
景:景色,这里指自然之美。
翠竹:青翠的竹子,象征坚韧和高洁。
黄花:黄色的花朵,可能指菊花,象征隐逸或淡泊。
禅:佛教中的禅定或禅意。
关捩子:关键转折点,比喻事物的核心或关键。
陶潜:东晋诗人,以隐居著称。
辩:辩论,这里指试图用言语表达。
忘言:忘记用言语表达,达到无需言传的境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吕所作,名为《怀乌山柏庭僧宗文》。诗中的意境清新,语言简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清风明月休论景,翠竹黄花不离禅。"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诗人认为在这样清新的风和明亮的月光中,再无需过多讨论景色,因为四周的自然美景本身就是一种禅意。翠竹和黄花,都是常见而不易觉察的景象,却能引起诗人对禅宗的联想,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好个赵州关捩子,陶潜欲辩已忘言。" 这两句中,"赵州关捩子" 指的是唐代高僧赵州从谂,他以机智和风趣著称,能巧妙地回答出家人的问题,使其心悦诚服。陶潜,即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隐逸诗人,以其超脱世俗、归隐田园的生活态度著称。"欲辩已忘言" 表示即使是像陶渊明这样的文学大家,也不愿在此境界中多费口舌,已经达到了一种忘言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联想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赵州从谂的欣赏,以及自己对于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生活态度的向往。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更是对一种精神状态的追求。

收录诗词(244)

李吕(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卒于宁宗庆元四年,年七十七岁。端庄自重。年四十,即弃科举。好治易,尤留意通鉴。教人循循善诱,常聚族百人,昕夕击鼓,聚众致礼享堂,不以寒暑废。吕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 籍贯:记诵过
  • 生卒年:1122—1198

相关古诗词

怀黄令裕二首(其二)

今时求此道,笃志孰如君。

经训多成诵,疑难喜细论。

利交甘若醴,世态薄于云。

须秉岁寒节,深推孔孟尊。

形式: 五言律诗

怀黄令裕二首(其一)

小斋开卷罢,尚友忆黄君。

语孟能精熟,图书正讨论。

梅黄风送雨,江涨野连云。

何日相寻去,书灯共一尊。

形式: 五言律诗

戒蝇

我夙造恶业,半生苦疮疖。

蝇喙利如针,秉箑倦挥灭。

彼蝇业更深,曾不慕香洁。

乘间恣飞舞,嗜此秽脓血。

我虽以慈受,汝愧宁可雪。

狂念傥不悛,善计有一说。

海上逐臭夫,正是汝俦埒。

速往从之游,从容度岁月。

贪痴志愿足,人害永除绝。

相汝下劣躯,不过藉炎热。

徼倖岂可常,肃霜防凛冽。

形式: 古风

改过

颜子趣高远,改过不待形。

子路虽未及,有闻思欲行。

庸人过莫知,心目任盲腾。

纵复觉其然,如醉不愿醒。

幽显孰可欺,徒自蔽聪明。

直待形迹著,巧饰漫经营。

辞屈既无益,敛翼如冻蝇。

豫贵介于石,安取冥豫成。

讼要免终凶,谋始那用争。

颐养知节慎,损疾在窒惩。

下交傥不渎,恶习难薰蒸。

师诲当佩服,胜己求友朋。

过言与过行,点检莫暂停。

粗能遵此戒,无忝尔所生。

海鸥识机深,良马认鞭声。

尔过勿惮改,岂知禽兽情。

善恶审取舍,勿用苦叮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