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梓潼庙访黄檗泉试茶

居然三伏景,宛若九秋凉。

苍翠瞻神力,熉黄烛夜光。

龙眠安旧隐,萤冷近书堂。

不为看黄檗,吹来稻欲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竟然在三伏天感受到秋天般的清凉。
青翠的景象显示出神的力量,如同夜晚的烛火般明亮。
龙的沉睡依旧在古老的隐居处,萤火虫在接近书房的地方显得凄冷。
并非特意来看黄檗,而是稻谷的香气随风而来,令人陶醉。

注释

居然:出乎意料。
三伏:夏季最热的三个十天。
宛若:仿佛。
九秋:指深秋。
神力:神奇的力量或崇高的精神力量。
熉黄:形容黄色的光亮。
烛夜光:夜晚的烛火。
龙眠:龙的隐居之地,比喻隐士的居所。
萤冷:萤火虫在夜间显得冷清。
书堂:书房。
看黄檗:观赏黄檗树,可能象征某种修行或欣赏。
稻欲香:稻谷即将成熟,散发着香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末初秋的田园风光图。"居然三伏景,宛若九秋凉"表达了在酷热之际忽然感受到一丝秋意的凉爽,仿佛已经进入了深秋。这不仅是对气候变化的细腻描写,也反映出诗人对清凉避暑的心境。

"苍翠瞻神力,熉黄烛夜光"则展示了大自然的色彩与光线之美。绿色的树木与金色的灯火在夜晚交织出一幅生动画面,显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观察与感受。

"龙眠安旧隐,萤冷近书堂"中,“龙眠”可能指的是某处山水名胜,而“旧隐”则暗示了一种安宁静谧的生活状态。萤火虫在夜晚飞舞,书堂寂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诗意的氛围。

最后两句"不为看黄檗,吹来稻欲香"表达了诗人并非是为了观赏名泉或品茶,而是顺其自然地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一切美好。稻草在风中飘散出淡淡的清香,这种无心之境,更显得诗人的超然物外。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一种宁静闲适的心灵寄托,以及对自然界中简单美好事物的欣赏与享受。

收录诗词(96)

王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登尊经阁

月到长赢麦已秋,闲将心事付沧洲。

但惭一着输先手,欲为诸公让出头。

山畔翩翩疑过雁,水边帖帖似飞鸥。

丈夫家法无多子,后乐须为天下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谢二吴书见访

缁衣之后赋无衣,王室安知晋郑依。

淝水八千思偃伯,丹徒十万尽忘饥。

喜看猿鹤从公乐,更觉莼鲈到处肥。

泉楮未通民力乏,梦怀远志忆当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谢赵庐州送淮白(其二)

淮泗曾经禹决馀,斯民无复惧为鱼。

鱼枯却识江南岸,应有临渊羡不如。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谢章季思惠镜屏

客从东南西,遗我古镜屏。

圆明绝点滓,表里无遁形。

云是旧太守,思之我为铭。

吾惛不能进,何敢陈诸庭。

我闻生民初,五常具函灵。

器质欠推广,物欲加凋零。

眉睫近莫睹,稍远何能听。

君子抱明德,止善湛中扃。

静如昼有夜,动若渭流泾。

坐令方寸地,目睫何晶荧。

上天方于昭,皎彼垂日星。

五官属宰制,万化随指令。

留之千百载,犹足存典刑。

余心岂昧此,一念存芳馨。

在昔圣敬主,丹书刻方棂。

近者摩镜帖,字字炳丹青。

夫君往教意,大寐如得醒。

置之敬义堂,与世犹说铃。

形式: 古风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