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书

接鹭陪鸾漫得群,未如高卧紫溪云。

晋阳起义寻常见,湖口屯营取次闻。

大底鹪鹏须自适,何尝玉石不同焚。

回看带砺山河者,济得危时没旧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吴融的《闲书》,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安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战乱时期的反思。

“接鹭陪鸾漫得群”一句,以鸟类比喻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接的是鹭,陪伴的是鸾(一种传说中的神鸟),表达了诗人对和谐共处的向往。

“未如高卧紫溪云”则是用自然景观来比喻自己内心的平静与高远,紫溪云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境界,诗人觉得这种安逸的生活状态还不如在高处安寝,享受那份超然物外的宁静。

“晋阳起义寻常见”和“湖口屯营取次闻”两句,则是对过去战争景象的回忆。晋阳指的是某个地方或事件,起义意味着军事行动,而湖口屯营则是战争时期的军营布置。诗人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他对于动荡岁月的见证和感受。

“大底鹪鹏须自适”这一句,以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人生的自在与适意。大底可能是指广阔的水域,而鹪鹏则是一种水鸟,诗人通过这句话,强调了每个人都应该寻找自己的生活节奏和状态。

“何尝玉石不同焚”这句诗,则是用玉和石来比喻不同的人或事物在面对困境时的反应。玉石虽不同,但在火中都会经历变化,象征着无论贵贱,都要经受现实的考验。

“回看带砺山河者”和“济得危时没旧勋”两句,是诗人对于过去救国安民功业的反思。带砺山河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理环境或历史事件,而济得危时则是在危难之中拯救国家,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往功绩的回忆和自豪。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经历的交织,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怀旧情怀与平和生活态度的诗意。

收录诗词(302)

吴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 字:子华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850

相关古诗词

闲居有作

依依芳树拂檐平,绕竹清流浸骨清。

爱弄绿苔鱼自跃,惯偷红果鸟无声。

踏青堤上烟多绿,拾翠江边月更明。

只此超然长往是,几人能遂铸金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和人有感

莫愁家住石城西,月坠星沈客到迷。

一院无人春寂寂,九原何处草萋萋。

香魂未散烟笼水,舞袖休翻柳拂堤。

兰棹一移风雨急,流莺千万莫长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和人题武城寺

神清已觉三清近,目断仍劳万象牵。

渭水远含秋草渡,汉陵高枕夕阳天。

半岩云粉千竿竹,满寺风雷百尺泉。

别有阑干压行路,看人尘土竟流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皮博士赴上京观中修灵斋赠威仪尊师兼见寄

霓结双旌羽缀裙,七星坛上拜元君。

精诚有为天应感,章奏无私鬼怕闻。

鹤驭已从烟际下,凤膏还向月中焚。

白云乡路看看到,好驻流年翊圣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