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吴融的《闲书》,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安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战乱时期的反思。
“接鹭陪鸾漫得群”一句,以鸟类比喻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接的是鹭,陪伴的是鸾(一种传说中的神鸟),表达了诗人对和谐共处的向往。
“未如高卧紫溪云”则是用自然景观来比喻自己内心的平静与高远,紫溪云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境界,诗人觉得这种安逸的生活状态还不如在高处安寝,享受那份超然物外的宁静。
“晋阳起义寻常见”和“湖口屯营取次闻”两句,则是对过去战争景象的回忆。晋阳指的是某个地方或事件,起义意味着军事行动,而湖口屯营则是战争时期的军营布置。诗人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他对于动荡岁月的见证和感受。
“大底鹪鹏须自适”这一句,以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人生的自在与适意。大底可能是指广阔的水域,而鹪鹏则是一种水鸟,诗人通过这句话,强调了每个人都应该寻找自己的生活节奏和状态。
“何尝玉石不同焚”这句诗,则是用玉和石来比喻不同的人或事物在面对困境时的反应。玉石虽不同,但在火中都会经历变化,象征着无论贵贱,都要经受现实的考验。
“回看带砺山河者”和“济得危时没旧勋”两句,是诗人对于过去救国安民功业的反思。带砺山河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理环境或历史事件,而济得危时则是在危难之中拯救国家,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往功绩的回忆和自豪。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经历的交织,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怀旧情怀与平和生活态度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