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库部卢四兄曹长元日朝回

天仗宵严建羽旄,春云送色晓鸡号。

金炉香动螭头暗,玉佩声来雉尾高。

戎服上趋承北极,儒冠列侍映东曹。

太平时节难身遇,郎署何须叹二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夜空中的仪仗队严肃地排列着旗帜,春云带来黎明的色彩,公鸡报晓。
金炉中的香烟在龙首香炉中轻轻摇曳,玉佩的声音随着雉尾的摆动而升高。
身着军装的人们恭敬地朝向北方,文官们则穿着儒雅的帽子排列在东边的官署。
在这个太平盛世,很难遇到这样的时刻,何必在郎署中感叹岁月的流逝呢。

注释

天仗:皇家仪仗队。
宵严:夜晚的庄重。
建羽旄:树立旗帜。
春云:春天的云彩。
金炉:装饰华丽的香炉。
螭头:龙首。
玉佩:贵重的玉制饰品。
雉尾:雉鸟的尾羽,象征地位。
北极:指皇帝或北方。
儒冠:儒生的帽子,代表文官。
郎署:古代官署,此处指郎官的住所。
二毛:头发黑白相间,代指年老。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朝会景象,天子乘坐华丽的羽葆车辇,春风送来柔和的光彩,鸡鸣声中报晓。金炉中的香烟缭绕,螭龙头饰在晨雾中隐现,玉佩随侍臣的动作发出清脆的声音,犹如高飞的雉鸟尾羽。

戎装的武官迅速前进,向承诺北极星的尊贵而去;儒冠下的文臣排列两旁,映照着东方的朝曙。诗人感慨于在太平盛世难以亲身遇见这样的壮观,而郎署中却不必叹息,那位、二位高官的威严。

韩愈的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唐代宫廷生活的奢华与庄重,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盛世美好的向往之情。

收录诗词(424)

韩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籍贯: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 生卒年:768~824

相关古诗词

奉和武相公镇蜀时咏使宅韦太尉所养孔雀

穆穆鸾凤友,何年来止兹。

飘零失故态,隔绝抱长思。

翠角高独耸,金华焕相差。

坐蒙恩顾重,毕命守阶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奉酬天平马十二仆射暇日言怀见寄之作

天平篇什外,政事亦无双。

威令加徐土,儒风被鲁邦。

清为公论重,宽得士心降。

岁晏偏相忆,长谣坐北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江]韵

奉酬振武胡十二丈大夫

倾朝共羡宠光频,半岁迁腾作虎臣。

戎旆暂停辞社树,里门先下敬乡人。

横飞玉盏家山晓,远蹀金珂塞草春。

自笑平生誇胆气,不离文字鬓毛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雨中寄张博士籍侯主簿喜

放朝还不报,半路蹋泥归。

雨惯曾无节,雷频自失威。

见墙生菌遍,忧麦作蛾飞。

岁晚偏萧索,谁当救晋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