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寄张博士籍侯主簿喜

放朝还不报,半路蹋泥归。

雨惯曾无节,雷频自失威。

见墙生菌遍,忧麦作蛾飞。

岁晚偏萧索,谁当救晋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上朝归来还未报告,半路上泥土沾满衣
雨水频繁无节制,雷声连连失去威势
看到墙壁长满青苔,麦子被害虫飞舞成灾
年终时分格外凄凉,谁能解救晋地的饥荒

注释

放朝:上朝归来。
还不报:还未报告。
半路:半路上。
蹋泥:泥土沾满。
雨惯:雨水频繁。
无节:无节制。
雷频:雷声连连。
自失威:失去威势。
见墙生菌:看到墙壁长满青苔。
遍:到处。
忧麦:忧虑麦子。
作蛾飞:被害虫飞舞。
岁晚:年终时分。
偏萧索:格外凄凉。
谁当:谁能。
救晋饥:解救晋地的饥荒。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事的忧虑和对朋友的关心。诗中“放朝还不报,半路蹋泥归”两句描绘了一幅雨中的凄凉景象,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沮丧的情绪。“雨惯曾无节,雷频自失威”则是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雨水过多而失去了它本应有的规律,雷声频繁却也变得不再令人敬畏。

接下来的“见墙生菌遍,忧麦作蛾飞”两句,通过墙上长满了苔藓和麦子被害虫侵蚀的景象,抒发了对农事的担忧,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不安。最后,“岁晚偏萧索,谁当救晋饥”则是诗人在年岁将尽之时,对于国家饥荒的关切,询问在这艰难时世中,有谁能挺身而出拯救那些受灾的民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农事变化的观察,传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动荡、人民苦难的深刻忧虑,以及对朋友和国家命运的关心。语言上,韩愈巧妙地运用了比喻与象征,将内心的情感融入自然之中,表达得既含蓄又充满力量。

收录诗词(424)

韩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籍贯: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
  • 生卒年:768~824

相关古诗词

枯树

老树无枝叶,风霜不复侵。

腹穿人可过,皮剥蚁还寻。

寄托惟朝菌,依投绝暮禽。

犹堪持改火,未肯但空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独钓四首(其一)

侯家林馆胜,偶入得垂竿。

曲树行藤角,平池散芡盘。

羽沈知食驶,缗细觉牵难。

聊取夸儿女,榆条系从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独钓四首(其二)

一径向池斜,池塘野草花。

雨多添柳耳,水长减蒲芽。

坐厌亲刑柄,偷来傍钓车。

太平公事少,吏隐讵相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独钓四首(其三)

独往南塘上,秋晨景气醒。

露排四岸草,风约半池萍。

鸟下见人寂,鱼来闻饵馨。

所嗟无可召,不得倒吾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