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阁道乘空出,披轩远目开。
逶迤见江势,客至屡缘回。
兹郡何填委,遥山复几哉。
苍苍皆草木,处处尽楼台。
骤雨一阳散,行舟四海来。
鸟归馀兴远,周览更裴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风光图。开篇“阁道乘空出,披轩远目开”一句,表达了诗人登上高处,视野开阔,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这两句设定了全诗的意境,为读者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心旷神怡的感觉。
紧接着“逶迤见江势,客至屡缘回”一句,则通过对江水流势的描绘和对远方来客频繁往来的描述,表现了诗人对于这座寺院及其周边景色的深刻感受和喜爱之情。
“兹郡何填委,遥山复几哉”两句,诗人通过询问当地的地形和远处山脉的高低,表达了一种探索自然、赞美自然的情怀。
“苍苍皆草木,处处尽楼台”一句,则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且充满人文景观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于这片土地丰饶与文化气息的欣赏。
“骤雨一阳散,行舟四海来”两句,通过突如其来的暴雨和雨后的晴朗,以及来自四海的船只,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幻无穷以及交通往来的繁荣景象。
最后,“鸟归馀兴远,周览更裴回”一句,则以归巢的鸟儿及其远处的兴趣点为例,再次强调了诗人对这片美丽山水的深切情感和无尽探索欲望。
整首诗通过精妙的意象和流畅的笔法,展现了诗人登临高阁所见所感,以及他对于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的高度赞赏。
不详
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半空跻宝塔,时望尽京华。
竹绕渭川遍,山连上苑斜。
四门开帝宅,阡陌逗人家。
累劫从初地,为童忆聚沙。
一窥功德见,弥益道心加。
坐觉诸天近,空香逐落花。
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
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
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
夕岚增气色,馀照发光辉。
讲席邀谈柄,泉堂施浴衣。
愿承功德水,从此濯尘机。
郡守虚陈榻,林间召楚材。
山川祈雨毕,云物喜晴开。
抗礼尊缝掖,临流揖渡杯。
徒攀朱仲李,谁荐和羹梅。
翰墨缘情制,高深以意裁。
沧洲趣不远,何必问蓬莱。
久废南山田,叨陪东阁贤。
欲随平子去,犹未献甘泉。
枕籍琴书满,褰帷远岫连。
我来如昨日,庭树忽鸣蝉。
促织惊寒女,秋风感长年。
授衣当九月,无褐竟谁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