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林西鸟未知,自先飞上最高枝。

千啼万语不离恨,已去又来如有期。

惯识江南春早处,长惊蓟北梦回时。

谢家园里成吟久,只欠池塘一句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夕阳西下林中的鸟儿未曾察觉,它率先飞上了最高的树枝。
千遍啼鸣,万语诉说离不开别离之愁,离去又归来仿佛遵循着某个约定。
习惯了江南春天早早来临的地方,却常常在梦中惊醒回忆起蓟北的情景。
在谢家园中沉思吟诵了许久,只差描绘池塘的一句诗未能完成。

注释

日落:夕阳西下的时刻。
林西:树林的西侧。
鸟未知:鸟儿没有察觉。
最高枝:树上最高的树枝。
千啼万语:形容鸟叫声音频多,情感丰富。
不离恨:总是围绕着离别的悲伤。
如有期:好像有固定的日期,比喻定期回来。
江南:中国南方地区,以风景秀丽、春天来得早著称。
春早:春天来得早。
蓟北:泛指北方地区,可能带有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
梦回时:在梦中回到某个地方或情境。
谢家园:指代文人雅士的庭园,可能特指某历史人物的园林,如谢灵运的庄园。
成吟久:长时间地吟诗作对。
池塘一句诗:描写池塘景象的一句诗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时分的景象,诗人通过鸟儿飞向最高枝的动作,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舍与期待。"千啼万语不离恨"一句,显示了对逝去之事物的无尽思念,而"已去又来如有期"则透露出一种宿命感或对未来某种事件的预期。

接下来的两句"惯识江南春早处,长惊蓟北梦回时",诗人通过对比南北方的季节变化,以及梦境中的时空交错,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光流转和地方变迁的深刻体验。

最后,谢家园里成吟久,一句"只欠池塘一句诗"则显露了诗人对完美诗篇的追求,以及在自然景观中寻找灵感的创作状态。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

收录诗词(302)

吴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 字:子华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850

相关古诗词

途中见杏花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途次淮口

寒流万派碧,南渡见烟光。

人向隋宫近,山盘楚塞长。

有村皆绿暗,无径不红芳。

已带伤春病,如何更异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高侍御话及皮博士池中白莲因成一章寄博士兼奉呈

白玉花开绿锦池,风流御史报人知。

看来应是云中堕,偷去须从月下移。

已被乱蝉催晼晚,更禁凉雨动䙰褷。

习家秋色堪图画,只欠山公倒接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偶书

青牛关畔寄孤村,山当屏风石当门。

芳树绿阴连蔽芾,长河飞浪接昆崙。

苔田绿后蛙争聚,麦垄黄时雀更喧。

只此无心便无事,避人何必武陵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