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东西岩

谢公含雅量,世运属艰难。

况复情所钟,感概萃中年。

正赖丝与竹,陶写有馀欢。

尝恐儿辈觉,坐令高趣阑。

独携缥缈人,来上东西山。

放怀事物外,徙倚弄云泉。

一旦功业成,管、蔡复流言。

慷慨桓野王,哀歌和清弹。

挽须起流涕,始知使君贤。

意长日月促,卧病已辛酸。

恸哭西州门,往驾那复还。

空馀行乐处,古木昏苍烟。

形式: 古风

翻译

谢公心胸宽广,时运却多艰险。
更何况情感所系,感慨都集中在中年。
全靠音乐与诗篇,抒发余生的欢乐。
常怕孩子们察觉,这会让高雅情趣消减。
独自带着飘逸之人,来到东山和西山游玩。
抛开俗世的忧虑,徘徊在云雾缭绕的山水间。
一旦功成名就,管仲、蔡叔的流言又会浮现。
豪迈的桓野王,悲歌应和着清脆的琴弦。
拉起胡须泪流满面,这才深知您是位贤明的长官。
心意虽长,岁月却短,疾病缠身已让人痛苦不堪。
痛哭西州门外,离去后还能再回?
只剩下享乐之地,古木参天,烟雾弥漫。

注释

雅量:宽广的胸怀。
世运:时代命运。
钟:集中。
丝与竹:音乐代指。
儿辈:子女。
高趣:高尚的情趣。
缥缈人:超脱世俗的人。
东西山:泛指名山。
管、蔡:历史上以叛乱闻名的人物。
桓野王:历史人物,此处可能指代某贤者。
使君: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意长日月促:心情长远而时光匆匆。
西州门:具体地点,可能指代重要场所。
行乐处:游乐或享受的地方。
古木昏苍烟:古老的树木,迷蒙的烟雾。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名为《游东西岩》。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特有的哲理与情怀。

"谢公含雅量,世运属艰难。" 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于时事的关注与理解,以及对当下社会困境的同情和忧虑之心。"谢公"或许是指当时某位德高望重的人物,"世运"则暗示了时代的沉重。

接下来的“况复情所钟,感概萃中年。”诗人表达了对朋友、亲人乃至自己生命旅途中的种种关怀与不舍。这里的“情所钟”指的是那些深受诗人心意的人或事,而“感概萃中年”则是对中年时光匆匆流逝的一种感慨。

"正赖丝与竹,陶写有馀欢。" 这两句是说诗人通过音乐和书法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以此来寻找心灵的慰藉。这里的“丝”指的是弦乐器,而“竹”则象征着书法用的笔。

"尝恐儿辈觉,坐令高趣阑。" 这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后代子孙能否理解自己心志的担忧,以及希望他们能够坐在高处(比喻地位尊贵)观赏自己的诗文。

接着,“独携缥缈人,来上东西山。”则是说诗人带着那些难以割舍的情感,与亲近的人一同登山游览,寻找心灵的寄托。

"放怀事物外,徙倚弄云泉。"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纷争,归隐自然,以此来净化自己的心灵。

"一旦功业成,管、蔡复流言。" 这里,“一旦”意味着在某个时刻,“功业成”则是指事业的成功,而“管、蔡复流言”则是说当诗人的名声与作品再次被后人传颂。

"慷慨桓野王,哀歌和清弹。" 这两句写的是对古代贤君或英雄的怀念,以及通过音乐来抒发这种情感。

"挽须起流涕,始知使君贤。" 这里诗人通过触摸头发而引发泪水,以此来表达对“使君”(可能指某位官员或领导)的敬仰之情。

"意长日月促,卧病已辛酸。" 诗中透露出诗人的心境悠长,但时光却飞逝迅速,而自己又因疾病而痛苦不堪。

最后,“恸哭西州门,往驾那复还。”则是说诗人在西州城门前哀泣,回忆往昔的车马行迹,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和难以割舍的情感。而“空馀行乐处,古木昏苍烟。”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这首诗通过苏轼深邃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追求,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杰出之作。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宿海会寺

篮舆三日山中行,山中信美少旷平。

下投黄泉上青冥,线路每与猿狖争。

重楼束缚遭涧坑,两股酸哀饥肠鸣。

北渡飞桥踏彭铿,缭垣百步如古城。

大钟横撞千指迎,高堂延客夜不扃。

杉槽漆斛江河倾,本来无垢洗更轻。

倒床鼻息四邻惊,紞如五鼓天未明。

木鱼呼粥亮且清,不闻人声闻履声。

形式: 古风

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

年来战纷华,渐觉夫子胜。

欲求五亩宅,洒扫乐清净。

学道恨日浅,问禅惭听莹。

聊为山水行,遂此麋鹿性。

独游吾未果,觅伴谁复听。

吾宗古遗直,穷达付前定。

餔糟醉方熟,洒面呼不醒。

奈何效燕蝠,屡欲争晨暝。

不如从我游,高论发犀柄。

溪南渡横木,山寺称小径。

幽寻自兹始,归路微月映。

南望功臣山,云外盘飞磴。

三更渡锦水,再宿留石镜。

缅怀周与李,能作《洛生咏》。

明朝三子至,诗律严号令。

篮舆置纸笔,得句轻千乘。

玲珑苦奇秀,名实巧相称。

九仙更幽绝,笑语千山应。

空岩侧破瓮,飞溜洒浮磬。

山前见虎迹,候吏铙鼓竞。

我生本艰奇,尘土满釜甑。

山禽与野兽,知我久蹭蹬。

笑谓候吏还,遇虎我有命。

径山虽云远,行李稍可并。

颇讶王子猷,忽起山阴兴。

但报菊花开,吾当理归榜。

形式: 古风

汪覃秀才久留山中,以诗见寄,次其韵

季子应嗔不下机,弃家来伴碧云师。

中秋冷坐无因醉,半月长斋未肯辞。

掷简摇毫无忤色,投名入社有新诗。

飞腾桂籍他年事,莫忘山中采药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再游径山

老人登山汗如濯,倒床困卧呼不觉。

觉来五鼓日三竿,始信孤云天一握。

平生未省出艰险,两足惯曾行荦确。

含晖亭上望东溟,淩霄峰头挹南岳。

共爱丝杉翠丝乱,谁见玉芝红玉琢。

白云何事自来往,明月长圆无晦朔。

冢上鸡鸣犹忆钦,山前凤舞远徵璞。

雪窗驯兔元不死,烟岭孤猿苦难捉。

从来白足傲死生,不怕黄巾把刀槊。

榻上双痕凛然在,剑头一吷何须角。

嗟我昏顽晚闻道,与世龃龉空多学。

灵水先除眼界花,清诗为洗心源浊。

骚人未要逃竞病,禅老但喜闻剥啄。

此生更得几回来,从今有暇无辞数。

形式: 古风 押[觉]韵